
《潮州日报》2009.9.25发随笔《你的玫瑰有刺吗》,因用的是一长期不用的笔名“圣境”(与夫人合作的用名),报社又不告之,故一直未知晓。报样链接:http://www.chaozhoudaily.com/czrb/html/2009-09/25/content_26278.htm
文如下:
|
|
“予人玫瑰,手有余香”。我们常常用这句话来赞美给予别人以帮助的人。
一天晚上看了一档节目,却让我对此话有了不同的认识。电视上,一位捐助者滔滔不绝地向主持人描述着受捐人家庭的困境,我注意到,那位受帮助的女孩满脸窘迫,显然,她的自尊受到了某种伤害。
也听过这样一件事。一位从未出过门的山区青年出外打工,在火车上,他买了一罐经常听说却从未喝过的“健力宝”,可他左看右摆弄,就是不知从哪打开。坐在他对面的一位女子看见了,对她身边的小孩说:“把健力宝拿来,妈妈要喝。”小孩不解地问:“妈妈,你刚才不是喝了吗?”“妈妈又想喝了。”女子接过孩子递过来的健力宝,慢慢地扣起拉环,一拉,“嘭”地一声,健力宝打开了,随后,她听到另一声“嘭”从青年的手中响起。
电视上的那位捐助者给女孩的帮助可能是几千几万的捐助,是一束玫瑰,属大善事;火车上的这位女子给青年的帮助只是一个无声的引导,是一枝玫瑰,属小善举。但“大善”与“小善”的高低在我的眼里却是颠倒的。因为,那一束玫瑰带刺,而那一枝玫瑰是那么的光滑鲜艳。
我想说的是,当你帮助别人时,请看一看你送出的玫瑰是否有刺。
|

2010年第8期《心理与健康》http://wuxizazhi.cnki.net/Magazine/XLJK201008.html
2010.2.11《台中日报》:
你的玫瑰有刺嗎?
文:方華 /
安徽巢湖市
“施人玫瑰,手有餘香”。我們常常用這句話來讚美給人予以幫助的人。
前天晚上看了一檔節目,卻讓我對此話有了不同的認識。電視上,一位元捐助者滔滔不絕地向主持人描述著受捐人家庭的困境,我注意到,那位受幫助的女孩滿臉窘迫,顯然,她的自尊受到了某種傷害。
也聽過這樣一件事。一位從未出過門的山區青年出外打工,在火車上,他買了一聽經常聽說卻從未喝過的“健力寶”,可他左看右擺弄,就是不知從哪打開。坐在他對面的一位女子看見了,對她身邊的小孩說:“把那聽健力寶拿來,媽媽要喝。”小孩不解地問“媽媽,你剛才不是喝了嗎?”“媽媽又喝了。”女子接過孩子遞過來的健力寶,慢慢地扣起拉環,一拉,“嘭”地一聲,健力寶打開了,隨後,她聽到另一聲“嘭”從青年的手中響起。
電視上的那位元捐助者給女孩的幫助可能是幾千幾萬的捐助,是一束玫瑰,屬大善事;火車上的這位女子給青年的幫助只是一個無聲的引導,是一枝玫瑰,屬小善舉。但“大善”與“小善”的高低在我的眼裏卻是顛倒的。因為,那一束玫瑰帶刺,而那一枝玫瑰是那麼的光滑鮮豔。
我想說的是,當你幫助別人時,請看一看你送出的玫瑰是否有刺。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