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味袭人露浅黄

标签:
皖东晨刊江淮晨报汉江时报印尼《讯报》美国《国际日报》 |
分类: 泥人随笔 |
花味袭人露浅黄
方华
转头在一片绿丛中寻觅,却不见桂树的身影。感觉桂花就像是一位花中的隐者,其沉敛的诗人般的气质,极具风度与内涵。“遥想吾师行道处,天香桂子落纷纷。”白居易不就是如此来描写韬光禅师的修性养晦的吗?
八月桂花遍地开。当桂花的香气把一部中国历书浸透的时候,传统节日中秋节也来到了。“月待圆时花正好,花将残后月还亏,须知天上人间物,同禀清秋在一时。”花开伴月圆,香消月渐缺,整个农历八月是被花香月色熏染的,氤氲的画意诗情里,醉了多少墨客骚人。
“问讯吴刚何所有,吴刚捧出桂花酒。”桂花开时,正是酿桂花酒的好时节。记得幼时,外婆要用竹簸箕将细碎的桂花在秋阳下晒一晒,然后打上几斤散酒,泡在陶瓷的酒瓮中。到中秋那天,一家人坐在院中吃月饼赏月时,外婆就将已泡了十天半月的桂花酒打开,酒香桂香满庭,感觉落在屋上地下草尖叶头的月光也是香的。
吴刚的传说也是那时候听外婆说的。说是吴刚偷吃了月宫里的桂花酒,玉皇大帝惩罚他,要他将月宫里的一棵桂花树砍倒后,才放他回家。可玉皇大帝使了法术,那棵桂花树砍下一个口子又立即合上了,吴刚也就一直在月宫里不能离开。外婆指着月亮上的阴影对我说:看见了吧?那就是月亮里的桂花树呢。
上中学时,校园大礼堂前有两棵高大的丹桂,具说有几十年历史了。每到金秋,桔红色的碎花便开满枝叶间。坐在教室里,一面听老师的娓娓教导,一面嗅着空气里飘来的桂花芳香,真是一段幸福难忘的时光。
很多年后,到母校去过一趟,还特意去看那两棵桂树,却不见了它们高大的身影。原来,学校为了扩大招生,扩建校舍时将桂树砍了,原本栽着桂花树的地方树起了一栋高楼。心里痴痴地想:为什么这两棵桂树不是吴刚砍的那棵呢?
采摘践踏花木一般是遭人反对的,但折桂却鲜有人责。中秋前后,街头路边,常见乡人提着一篮桂枝叫卖,把一种浓浓的乡情和一份芳香的节日氛围带入城镇。在中国文化里,“折桂”,是对中榜登科、仕途得志、飞黄腾达者的一种美誉,对获取殊荣者,则要以“桂冠”相加了。
“暗淡轻黄体性柔,情疏迹远只香留。何须浅碧深红色,自是花中第一流。”李清照将桂花喻为花中一流实不为过,试问,有哪一朵色彩的绽放能够加“冠”相称呢?即使有牡丹被誉为花中之王,但因其富贵娇惯而失去贫民色彩,少有市场。正所谓:“绿叶争风遮娇芳。花味袭人露浅黄,行人回首寻四野,不看姿色闻秋香。”
循着秋香进入绿地,枝叶后朝我浅浅一笑的,正是一袭黄衫的桂子。
已发:
2009.9.29《皖东晨刊》http://szbk.chuzhou.cn/wdck/html/2009-09/29/node_21.htm
2009.10.1《皖维报》
2009.10.10《江淮晨报》http://www.hf365.com/html/02/05/03/20091010/267489.htm
2010.9.18《汉江时报》,改题《秋香》http://hjsb.hj.cn/Read.asp?NewsID=361810
2010.9.30印尼《讯报》,该题《秋香》
2011.9.9美国《国际日报》http://www.chinesetoday.com/news/show/id/536917
2011.9.12《新安晚报》http://www.mediaxinan.com/xawb/html/2011-09/12/content_121344.htm
2012.10.7《阳江日报》http://www.yjrb.com.cn:81/shtml/yjrb/20121007/50332.shtml
2016.9.24《教育导报》http://jydb.newssc.org/html/2016-09/24/node_263.htm
2016.9.27《泾县报》http://www.jxnn.cn/st/html/20160927_3089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