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与草相亲

(2009-09-09 21:15:33)
标签:

太原晚报

江淮晨报

巢湖晨刊

京郊日报

分类: 泥人随笔

           与草相亲

                    与草相亲

 

走在路上,空气中飘来一股清甜的味道。转头寻找,原来,是环卫工人在修理草坪,这甘洌的芳香,正是茂盛的青草被草坪机剪割时飘散出的。久居城市,难得闻到这种沁人肺腑的大自然的气息,不由贪婪地深深呼吸几口。

有一首叫《小草》的歌里唱到:“没有花香,没有树高,我是一棵无人知道的小草;从不寂寞,从不烦恼,你看我的伙伴遍及天涯海角。”草,因了它的见土生根、漫山遍野,而身价低廉,极少被人重视;草,又因了它的不计肥瘠、生命顽强,而被寓于默默奉献、勇于抗争的光辉形象。

但草,更容易让我想起乡村原野,想起“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的日子。

“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 这是辛弃疾《清平乐·村居》里的诗句。童年,正是在这样的村居里,过着清平乐的生活。在那萋萋芳草间,洒落了我多少童年的欢乐。

春天,在“草色遥看近却无”的坡畔垄边挖荠菜、采马兰头,在“晴日暖风生麦气,绿阴幽草胜花时”的田间地头逐兔子、罩蝴蝶。夏日,在“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的林间偷桃子、摘杏子,在“幽草涧边生”的池塘里采菱角、剥莲子。秋季,在“天苍苍,野茫茫”的风吹草低中捉蟋蟀,在“草色烟光残照里”,看鸟雀落在草地上叽叽喳喳的快乐。即便是“北风卷地白草折”的冬天,一把草,又燃起了多少温暖与希望。

在我童年时期,乡村人家烧锅做饭就是用草。一年到头,稻秸和棉花杆是不够用的,到秋天后,基本家家都要专到野外去“打”(割)草。记得母亲从田间劳作回来,总要带回一抱蒿草,晒在门前的空地上,那种青草散发出的芳香,与母亲肩背一捆茅草向家中走来的身影,深深地浸印在我的记忆里。

“枝上柳棉吹又少,天涯何处无芳草。”但居住在越来越大越来越高的城市里,除了在一些绿化带上,草是越来越少见了。如果你抬起眼,会发现家家户户的阳台上,都或多或少地放着几盆花草,这应该是钢筋水泥城堡中的人对草的一种怀念,一种爱的表达方式吧。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草因生生不息而低微,而无价,但草在现代生活里又显得无比珍贵。这不仅仅体现在家家户户在盆盆罐罐里的养草,不仅仅体现在住宅小区里向居民收取的绿地费用。而是通过一片、甚至是一棵小草,体现人类对自然的向往与依恋。我固执地认为,那一批批涌出城门的旅行者,他们真正看的是草,没有草,什么风景都黯然失色。

在没有停止的行走和飘散的思绪里,割草机的声音渐渐消失,但那草的清新芳香好像沁入了衣衫的经纬间,又顺着毛孔进入了我的肺腑,袅绕着,挥之不去,醉我。

 

(已发2009.9.15《太原晚报》,2010.5.12《江淮晨报》,2010.8.11《巢湖晨刊》,2012.8.29《京郊日报》,2017.9.18《来宾日报》,2017.9.20《牛城晚报》)

与草相亲

与草相亲

http://szb.ch365.com.cn/dsck/html/2010-08/11/content_268895.htm

与草相亲

http://jjrb.bjd.com.cn/html/2012-08/29/content_131268.htm

与草相亲

http://epaper.lbnews.com.cn:9999/html/2017-09/18/content_127228.htm

与草相亲

http://www.xtrb.cn/epaper/ncwb/html/2017-09/20/content_868841.htm

与草相亲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