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blog.ch365.com.cn/0/2009-7/272147596771.jpg左岸" />
写在泥人《蓝》之后
文/左岸
蓝,是一种色彩,为我钟爱。
天空之蓝,得以辽远。大海之蓝,得以广阔。心界之蓝,于天阔,于海远,得以宁静,苟且世间,繁杂与散乱,抽身而来,徜徉于动静之间。蓝之所为,色之感思。
或许正如诗者泥人《蓝》诗集中所言,“我喜欢走进语言中蓝色的部分/像忧伤走进伤感/像爱走进柔情/像一滴蓝墨水/溶入海...”
诗为浓缩的语言,诗言志。在抛去古律格式,现代诗在错落的短句中,直白着现代人的感情。看似凌乱,望着随意,却在长短之间,潜伏着诗者思想的精华。
青春老去,想起那些日子,却也沉醉般蛰伏在诗者的字行里,嚼着那些妄自清愁的句落,或是磅礴于诗者的激情,揣想着大漠夕阳,打马而去,让少年的爱也在侠意间,落的几分顾自的洒脱。
早年读川人月月而出的《星星》,怀旧般,每次搬家,都舍不得弃去。翻起还有88年的版本,那些扉页里,残留着我青春期斑驳的阳光。虽是古旧抑如桌面的青铜器,却在发黄的诗行里,冬眠着我对诗的怀想。
再来看诗者泥人,再来读诗人的书册。许多的印象是从文字走到俗世,又从凡间落到诗行里。物欲横流的世界,打断了我对文字的神往,那个文学业余青年,收了诗的怀想,衣袋里揣着车票,在南来北往的车厢中,夜夜奔波。当周遭一切安逸下来,在网间,先读巢博,再望泥人,许久,那些诗的断章,在温暖的夜,开始蛰醒。
或许诗正如泥人所言,"风穿着柳叶的舞鞋/由南往北奔跑/在季节的转弯处/一不小心/就与我们撞个满怀”。风且是诗人笔下的春天,却想自己,在某个夜晚,久违的那些冷却的文字,如酒蕴热,一不小心,在如斯的季节,找回许多感觉,只不过撞个满怀之后,人非当年,韶华已暮。
趣的人生,我揣摩着诗人的想象。我始终认为,诗者在心田里,需要永久的保持一种童真的处地。无论于诗人思想的高度,当浮躁满至,许多笔者丢盔卸甲。唯有敏思之人,笔耕不止,终锻炉而出。
读《夏趣》“在夏天的最隐秘处/藤的欲望强烈/她的缠绵让一棵树喘不过气来/太阳在高处羞红了脸/他扯起一块云朵遮挡/却又不时探出偷窥的目光/不解风情的牵牛爬上院墙/他举起小喇叭/到处宣扬这场性事/风把他的鼓噪传到原野/一群小草乐弯了腰”。超脱的想象,用近乎世俗的理念,描摹出夏的景象。尤其是小喇叭的牵牛,和乐弯腰的小草,若暧昧后的市井。诗源生活,也许这首诗最能体会网络无隐私的社会。
“这些陈年堆积的字/这些落满尘垢的词/这些低微的语句/今夜在谁的鼓动之下/揭竿而起".我喜欢诗人揭竿而起的用词,文字间,一种视觉的冲击。在如今的社会,压力所使,当我们的容颜日渐苍老,激情渐失,揭竿而起的或许不仅是文字的表里。我忽然想起,沙龙上,大漠胡杨单车穿行西藏四千里的介绍,在面对面得以交谈。我始终揣想着这五十多岁的精神,暴动于世人的惯性思维,迥异于寻常。其实,在触动之后,每人都会对照之,我能么?我能于自己,揭竿而起么?诗人在《平息一场文字的暴动》的结尾写道“在我心中/在这场文字的暴动/让语言重新审视语言”。其实,我们咎于推辞,是因为生活惯性所为,有时真的需要一种勇气,让时光重新审视时光。
“中秋月下/一个孤独的人/从来不说柔情蜜意/夜之深处/我且与一个清朗的梦/作一场诗意的长谈/让你那些明亮的话语/照亮我的忧郁”。如诗人面对所谈,过去的日子,在无网的时代,一支笔,几幡笺,三两的思绪,独白着一种孤独。如今,借着博客的平台,“只是一首诗的距离”,让所有才情的人,风高月夜,一杯茶,几根烟,三两的碎语,直意者一种感觉。不需会面,却能感受文字后的喜怒哀乐。或许,正是博友明亮的话语,照亮着彼此的忧郁,放大着我们的快乐。
我写不了诗,是浅薄处,凝炼不了的文字,在错落间,空白着自己的思想。但是,因为诗者泥人,用他的诗笔,直抒了我们的感觉。所以,我想,对于这样的文字,更多的是默读间,与诗人文字的对白,由表及里,衍生着与共的感知。
我会想象着,如秋的到来,藤蔓院落,花香如故,有香茗作陪,有诗册养目。清新如水。
我喜欢《蓝》,蓝是一种色彩,是诗的外套,跌宕处,包容的是一颗淡然的心。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