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元宵
元宵节,新年的第一个月圆之夜。元宵的得名应由此而来。
这一天,许多地方有风俗,用磨成粉的糯米和水,搓出一个个圆球,水煮食用。南方称之为汤圆,北方人就直接取名元宵。
小时候特喜欢吃元宵,三天年过后,就巴望着快一点到正月十五。等到一个个圆圆亮亮大小匀称的元宵,从母亲粘满糯米粉的手中搓出,心里那份急迫与兴奋啊。围着锅灶,等沉在锅底的元宵一从水面浮出,就迫不及待地盛一大碗,蘸着碟子里的白糖,烫得两嘴直歪往小肚子里咽。
那时候,糯米是稀罕物,想吃元宵一年也就过十五小年这一次,怎不嘴馋心馋呢。年年一次的白元宵就这么吃了多少年,从没厌过。
上初中时一个春节,到同学家玩,同学的母亲给我们几个唇上刚生绒须的小子一人端上一碗元宵。夹起一个丢进口中,天啊,怎么有如此香、如此好吃的元宵?第二个就轻轻地咬、仔细地看,原来,元宵中包了东西,稀稀粘粘从咬开的口子向外流。年少顾面子,不愿意问是什么。现在想来,那无比美味的元宵里不过是放了桂花、豆沙、白糖之类。
那是我第一次吃带馅的元宵,那甜美的感觉牢牢地刻在记忆里。
现在物产丰富、生活富裕了,什么时候想吃元宵都可以。人懒,不想动手,还可以到超市去买,荤素甜咸、品种繁多。只是,总觉少了一份元宵本身的内涵。在每年的元宵节,我还是喜欢自己动手,在一家人围桌搓圆宵中,体味那份团团圆圆的亲情氛围。
(已发2009年第1期总第53期《皖维工人》,2010.2.16《扬中快报》,2011.2.15《扬中快报》重发,2011.2.15《津南时讯》,2011.2.17《江淮晨报》,2011.2.17香港《凤凰网》《安徽文化网》转载,2012.2.3印尼《讯报》,2012.2.6《新干县报》,2012.2.6美国《国际日报》,2017.2.10《首都建设报》,2018.2.26《乌鲁木齐晚报》)
http://www.yzxw.com/yzkb/Newspaper/DianZiBao/2011/02/15/

http://news.ifeng.com/gundong/detail_2011_02/17/4711617_0.shtml
http://epaper.hf365.com/jhcb/html/2011-02/17/content_381633.htm
http://www.ahage.net/fengsu/19562_3.html


http://www.chinesetoday.com/big/article/583724

http://www.xingan.gov.cn/xgxb/HTML/2012-2-6/2373_9165.html


http://sdjsb.bjd.com.cn/html/2017-02/10/content_108657.htm

http://epaper.xinjiangnet.com.cn/epaper/uniflows/html/2018/02/26/A15/A15_34.htm

链接:《正月十五,给媳妇拜年》http://blog.sina.com.cn/s/blog_4aded4450100c78v.html
《年年有鱼》http://blog.sina.com.cn/s/blog_4aded4450100c6vb.html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