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chaohushengshi.bokee.com/photo/view.fcgi?mode=3&id=7626380
沿着一篇游记而来
——游褒禅山记
沿着一篇游记而来。
还是王安石的那座山,还是王安石的那方洞,但时间已随满山的树叶飘落了近千年。
坎坷逼仄的官道,变成蜿蜒平坦的大路,“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已不在险远,现代化的交通工具将褒禅瞬间拉到我的面前,看款式新颖之履踏平了山径的崎岖。
慧空禅院正大兴土木,佛塔高过山峰,一缕唐宋的香火飘过2007年的天空。
临川先生的像下,我胸中泛起的诗情是如此的渺小。重温那一篇游记,听导游在碑刻的字句间诠释人生。
华阳洞前,碑不仆道,其文红艳。侧出之泉流了千年,也洗不净人类的俗愿。一棵长在现代的榆,粗可盈握,因为贯名“摇钱”,被一双双手去摇抚。
涉溪入前洞,逆“临川王某”之游,一迈步,就是其“不得极夫游之乐”之险远。非志也,非力也,乃“物以相之”也。然灯明路坦的洞途,又少了多少“游之乐”与“思之深”,导游三分形似、七分想象的解说,使“有得”显得多么牵强与浮浅。
然洞终得天地之造化、鬼斧之神工,自然不以时间的流转和人类的印记,来改变它的美丽与雄奇。自然更因底蕴深厚的人文相得益彰,启迪人类的思想与文化,流芳万古。
听溪水之孱孱,得天籁之音律;抚亿年之石乳,叹岁月之厚重;探幽深之岔洞,思人世之神秘……沿时空之隧道,一路向上。
豁然开朗处,已是当年先生四人“拥火以入”之后洞。不见前人身影,但闻叶落声声,清风拂面,瞬间已过千年。
下山,仍在一篇游记中彳亍。
2007.11.11
已发:
2008.1.1日《皖维报》
2008.3.21日《巢湖日报》
2010.1.6《大江晚报》http://www.wuhunews.cn/newspaper/djwb/html/2010-01/06/content_5386478.htm
2010.1.11《江淮晨报》http://www.hf365.com/html/02/07/02/20100111/294949.htm
2010.10.27《清远日报》http://www.qyrb.com/epaper/content/20101027/ArticelC4004FM.htm
2010.11.8《首都建设报》http://sdjsb.bjd.com.cn/html/2010-11/08/content_335454.htm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