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

标签:
在上海 |
分类: 读城记 |
以下是签售会情况,不再多写.盛大很满意,读者更感动了我。那千里为我而来的沉香红,在火车上站了十四个小时,那绣了几个月十字绣莲花的云儿,那说“我在”的挚友!足矣!人生已经很多,知足。
http://blog.sina.com.cn/s/blog_600d5c970100l5e9.html
http://blog.sina.com.cn/s/blog_600d5c970100l5iy.html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b83e2330100k1ul.html
上海的风情到底在哪里?我一直在问。当我每天穿行于武康路、衡山路、延安路……当我发现法桐充满了每条街道时,那些旧的气息充满了每个地方……咸湿而惆怅的空气中,有一种旧,旧得很诗意,很湿润。这就是上海了。
——一种逼仄的风情。无法退让的。一步步,款款而来。
一个人。上海。微雨的黄昏。
坐在“上海风情”的饭店里。一条秋刀鱼。想起日本来,总喜欢吃秋刀鱼的民族。秋刀鱼,喜欢这个名字。一种遥远的远意。凉凉的三个字。组和一起来,分外禅意。
细长的鱼,烤了一条。
鱼腥草。崇明香草干。热而且甜。有草的腥和嚼头。
藕饼。夹着肉丝。金黄而脆——像吃一场过分缠腻的爱情。
店员在聊天。在二楼,看着窗外落着雨,吃着眼前的四个小菜。要了一杯凉啤酒。
一个人的上海。
音箱放着歌:人家都在你不在。
这是常熟路和华山路的交口处。一个叫上海风情的饭店里。陌生的我,陌上的他们。隔阂而亲切。
因为雨急,街上热气还没有散。卷到阳台上来。潮湿而咸。法桐上的叶子悬着挂着水滴。
在上海京剧院舞美工作室。其实是戏服制作间。苏绣是老的,从旧戏衣剪下来,然后一针针缝在新丝绸上。一件戏衣如果真做好了,是一项巨大的工程。
她六十七岁。几十年都在给演员缝戏衣。这个苏绣也是老戏衣上剪下来的。她说上海话,听不太懂,这句还是懂了:过去的东西,好呀。
上海京剧院:我喜欢的演员小冬皇王佩瑜在这,梅派青衣史敏在这,唱程派的赵欢和隋小庆在这。麒派第一人陈少云在这。演过轰动全国《白蛇传》的李炳淑在这。尚小云的儿子唱花脸的尚长荣在这……这里面,有她们的练功鞋么?
尚老先生。四大名旦尚小云的儿子.花脸演员。中国戏曲协会主席。七十岁。健谈。两个半小时的长谈。他说:小禅,京剧是美妙的。后加上一句:生活更美妙。他小资,自己煮咖啡。现在出门,还和老伴拉着手……他说,“我不是戏痴,不是戏癌。可是,我喜欢戏。”这也是我喜欢的人生态度。——人生,有比写字唱戏更好玩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