卜算子·齿落有感

标签:
自强不息杂谈 |
分类: 娱乐八卦 |
老外有一位艺术家,用五十六年时间,拍了一部纪录片《人生七年》。
纪录片选取了14个孩子,分别出身上层社会、中产、工人、农村,还有孤儿,涵盖了各阶层出生的孩子。每过七年,再现他们当时的生存状态,直到这些孩子成年、以及退休的整个人生过程。
《人生七年》拍摄长达半个多世纪,结论令人绝望:
14个孩子里,只出现了一个实现阶层跨越的人:尼克。
尼克出生穷人家庭,让他实现阶层跨越的,是他父亲高度重视“教育”,(注意:是教育,而不是知识灌输)尼克最终成为世界著名大学的教授。
纪录片再次验证了中国古老的俗语:
龙生龙,凤生凤,老鼠儿子会打洞。
人的一辈子,阶层固化很难实现跨越,大概率都无法跳出他们最初的阶层。
《范进中举》的故事,则更深层次解读了偶然有几个“穷人翻身”,那种欣喜若狂的背后,很容易跳入两个大坑:一是“穷人更贪”,二是“心理补偿”。
陈shui扁草根出生,一上台就象饿了三天没吃饭,什么钱都敢拿,那副贪婪饥饿的吃相,要多难看有多难看;小马哥富豪出生,在总统位置上的廉洁表现,可列古今楷模。
民间看得明白,从中得出一个结论:官家资源就是金山银山,会捞的都是“体外循环”,不会捞的都是“赤膊上阵”。
阶层固化从娃娃查起。
听说现在许多在册学生的家庭背景,也被记录得清清楚楚,对孩子的教育和感情投资的重视,早被单列。
穷学生未来当大官、发大财的概率太低了,朝中无人莫做官,做官不慎一脚蹬。刻意辨识培养“官豪苗子”,老师对自己或者自己的孩子“弯道超车”,成功概率大得多。
按玩家的说辞:烂石头就是用来当铺路石的,老坑玻璃种翡翠就是用来卖高价的;草根偶尔被艺术家用于编织一幅艺术品,那叫“阶层逆袭”,走了“狗屎运”,那也是百万分之一的概率。
自古优秀人才被淹没红尘的多如牛毛,至于二流、三流人才默默无闻终其一生的,更是不计其数。
天无绝人之路。人生除了升官发财外,草根赚点跑腿钱,也不是一点机会也没有。
你命好,吃大鱼大肉,住豪宅宫殿很霸气,福气好;
我命孬,吃炸酱拌面,住鸟窝鸡圈笑眯眯,心态好。
五十知天命,六十皆耳顺,奔七时节牙都快掉光了,对阶层固化深有体会,从底层工人沦落为无业游民。认命吧,草根。
故作《卜算子·齿落有感》:
近看瘪嘴猴,远观虾叩首。
窄门拒食窝边草,
岸垂观音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