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视剧《大江大河》的启示:农民工没有未来

标签:
农民工没有未来杂谈 |
分类: 娱乐八卦 |
看了上下两部电视剧《大江大河》,主要描述了在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后期,到20世纪末,在不到20年的时间,三个青年农民工在经济大潮中的命运。
1.
有大学学历,恰巧赶上了急需“年轻化、知识化”,
干部青黄不接的时代,宋运辉当了大国企副局级实权副厂长,由于太傲,太急,太冲,经不起官家“群殴”,最后被下贬到百人科级小国企当厂长,毕竟是农民出身,情商不高,从此人生仕途被堵死,哪位上级会给一个“拎不清”的乡下人两次机会?
结论:即使有高学历的农民工,上面没人,没有未来。
2.
他是乡镇企业开创人,同样处在政府鼓励“乡镇企
业”大发展的经济涨潮期。他为乡村集体经济大捞一票的同时,走火入魔,被吃官司,等放出来以后,能浑水摸鱼的粗放型经济大潮进入尾声,人也快50了,从此一脸懵懂,被踢出市场。
结论:即使有点小聪明的老农民工,不捞白不捞,没有未来。
3.
凭借赤脚不怕穿鞋的小聪明和胆识,捞到了承包集市贸易
市场经营权后的首桶金。
由于完全在体制外混,既无啃爹背景,又缺乏人性防范,却想通过贿赂,大捞体制内的油水。电视剧暗示了杨巡最终命运是“四面楚歌”:一是跳进资金链断裂的“火坑”而焦头烂额,二是陷入刑事调查危机之中。
结论:农民工小老板的出路,如果见好不收,没有未来。
在网上有几组关于农民工的大数据,有些意思:
1、
2008年农民工的平均年龄约34-38岁,到2020年,已经达到41.4-47岁。按这种整体老化速度,到2025年,农民工的平均年龄就会超过45-49岁。
2、农民工少了。
从事制造业的农民工数量在2016年达到峰值的8761万人,到2020年萎缩到5226万人,五年时间的降幅15.5%。
3、农民工拥有的大专学历大多是废纸一张。
大专以上文化程度的农民工,从2011年的1340万人(占农民工总数比值5.3%),到2020年已经增加到了3484万人(占比12.2%)。
现在城市大专生都泛滥成灾了,至于农村出身的大专生的出路,大多数还是只能去做农民工。滴滴快递、美团专送等,是有学历农民工不错的选择。
大数据显示:老一代农民工做老板发财的,现在97%以上都在混日子、吃老本,丧失了原有的市场份额和持续的盈利能力。
农民工老板的“富二代”们,能接过老爸的事业而发扬光大的,更是凤毛麟角,绝大多数已成为三大“族人”:一是啃老族;二是躺平族;三是盼孙族。盼孙族的意思,把希望寄托在孙子身上。
《大江大河》似乎揭示了一个历史真相:经济大潮千年难得一遇,捞到几条鱼虾的,那是你的幸运,真不是你的本事有多大。在群体性“商盲”时代,卖卖茶叶蛋都能月入上万。
胡焕庸地理贫富分割线,那真是老天划分的。
时代呼唤技校生、中专生、特培生、服务生。
农民工大专生、乃至二本、三本、N本的本科生,就算是城市大学生,能拼爹的早拼了,有发财途径的早发了,谁也不比你笨,只要是翡翠砖头料,是卖不出好价钱的。
人生难就难在:天才、天赋、天能,还只是隐性资本,隐性资本要转化为超预期的现金,还是离不开天时、地利、人和。
《大江大河》提示有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