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错叠合,激越铿丽
——细读《安塞腰鼓》的节奏
作者:刘敏威
《安塞腰鼓》,苏教版第十一册新增的一篇课文,初读这篇课文时,就被它强烈地震撼了,于是对它有很高的期待。听过两次《安塞腰鼓》的公开课,总觉不够味,觉得课上得远不如文写得好。其实,上课者都有这样的感受,有两类课文要上好是很不容易的,一类是自己都读不出味道读不出感觉来的课文,因自觉没有味道没有感觉,课也会上得索然无味、浑然无觉了;另一类就是“一见钟情”,一眼就怦然心动的课文,就如《安塞腰鼓》一文,处处是佳句,处处有风景,处处蕴涵意,让你目不暇接,不知从何入手,这种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美感,觉着再怎么解读都不如原文那么有透心钻魂、摄神入魄的力量。
不过,并不是这两类课文就无法上精彩了,深入进行文本细读,咂觉出简单课文的深意,品出它的味;梳理出深蕴课文的简单,攫出它的神,是上好课的关键。读《安塞腰鼓》,我从读者的角度来欣赏此文,那隆隆的节奏扑面而来,掩卷沉思时,还经久不断;从教者的角度来解析此文,那隆隆的节奏又由远及近,直至震耳发馈;从学者(此指学习者)的角度来品读此文,那隆隆的节奏照样撞击过来,不禁让我也手舞足蹈起来。一遍一遍地细读,不断有新的感受、新的体验、新的发现,就那隆隆的节奏每次都不约而至,敲在耳畔,擂在心上,响得我也豁然开朗——这节奏,不就是这篇课文的神吗?
强烈的节奏感从何而来?我又细细读来。
一、
似鼓点样密集的语言节奏
课文开头就以“一群茂腾腾的后生”这干脆毫不拖杳的短语自成一段,兀立于天地间而掷地有声,开启了本文的语言强节奏。于是一连串的短语频频出现,“一捶起来就发狠了,忘情了,没命了!……”“它震撼着你,烧灼着你,威逼着你”,语势自然激越、昂奋;一连串的比喻、排比迸发而出,“骤雨一样,是急促的鼓点;旋风一样,是飞扬的流苏;
乱蛙一样,是蹦跳的脚步……”,语态汪洋恣然,热烈肆意;一连串的反复咏叹连环呈出,“好一个安塞腰鼓!”“好一个安塞腰鼓!”“好一个黄土高原!好一个
安塞腰鼓!”“好一个痛快了山河、蓬勃了想象力的安塞腰鼓!”语意层层递进,步步高远。这样,文章的语言节奏就鼓点一样密集,容不得人喘息,容不得人停歇,一浪接一浪,倾泻而出,欲止不能。
二、 似鼓点样强劲的生命节奏
生命节奏是此处三节奏中的强节奏,整篇文就是一首高原生命的火烈颂歌,但正像前文所述的语言节奏中,反复咏叹的复叠,应是密集语言节奏中的强节奏一样,生命节奏中也应响捶几个强音,而非眉毛胡子一并抓。
响捶“后生”:教学时紧扣“茂腾腾”与“元气淋漓”来击出后生的生命节奏。“茂腾腾”是沸腾着激情的生命,是朴实高粱一样无华茁壮而旺盛的生命;“元气淋漓”是尽情宣泄着的生命,是尽心喷发着的生命,又是充足厚实的生命。
响捶“舞姿”:先再现场面,骤雨、旋风、乱蛙、火花、斗虎一样,舞出了劲;再抓住特写,“后生们的胳膊、腿、全身,有力地搏击着,急速地搏击着,大起大落地搏击着”,舞出了性;而后领着学生体会意,“每一个舞姿都充满了力量,每一个舞姿都呼呼作响,……”舞出了情。舞姿中,勃发着粗犷奔放的生命节奏。
响捶“鼓声”:隆隆,隆隆,隆隆,碰撞在山崖上,山崖应和;碰撞在人心上,人心共鸣,一切都成了鼓,我是鼓,鼓是我,鼓声排山倒海、铺天盖地、四面回响,一如高原汉子强劲搏动的生命节奏。
响捶“无声”:课文的开头与结尾都是“无声”的节奏,从“无声”中开场,到“无声”中收尾,这正是作者行文结构的又一个“秘妙”。因为沉默中的爆发就如地底突腾运行的火山岩浆,一旦冲出,就有最彻底的力量,在瞬息之间翻滚飞舞。课文从沉默归于沉默,寓意沉默中开始了此次爆发,沉默中又积蓄着下次爆发,“一声渺远的鸡啼”,
更衬托出了这“于无声处听惊雷”的沉默,于沉默中觉醒、于沉默中迈进的生命节奏会在这沉默中刹那间喧腾。
三、 似鼓点样厚重的文化节奏
“安塞腰鼓”是陕北高原特有的地域文化现象,也是陕北人精神风貌的象征和符号,它是一步步发展积淀成的,这厚重的文化节奏如何引着学生来感受呢?
扣住“它使你惊异于那农民衣着包裹着的躯体,那消化着红豆角、老南瓜的躯体,居然可以释放出那么奇伟磅礴的力量”这一句开破,步步引导学生感受。从“这奇伟磅礴的力量从何而来”这一问题起始,先领学生回顾历史。西北,是中华民族的主要发源地,曾拥有过强秦、大汉、盛唐的雄睨世界,陕北高原自古就是边关要地,于是,西北高原上的腰鼓,在古战场上,遇敌时,是报警的讯号;失利时,是求援的呼号;对垒时,是助威的角号;胜利时,是庆功的笙号。如今,古战场上擂鼓鸣金的壮烈场面永远消失了,然而这种张扬激情与力量的仪式,却深深根植于陕北高原古老的土地上,这奇伟磅礴的力量就是从这块厚土地上摄取的。再引导理解,“消化着红豆角、老南瓜的躯体”也代表着贫穷落后,这里作者又想说明什么?贫穷是暂时的,只要希望不泯、搏击不止、奔突不息,就能打破落后的枷锁,获得重生。这文化节奏,既是陕北高原的精气节奏,也是我们这个民族的强音节奏,是我们这个从沉睡中觉醒、迈着雄健的步伐,不断走向繁荣昌盛的伟大祖国的礼赞节奏。
全文的语言节奏、生命节奏、文化节奏交错叠合在一起,浑然天成,让你区分不出哪是内容,哪是形式,只觉那整合起的课文节奏无比激越无比铿丽,让我们火样地跟着飒飒燃烧起来。所以,教学此文,不管你是用读的方式、聊的方式、演的方式,抑或其他方式,都需抓住这“节奏”,让隆隆的语言节奏强起来,让隆隆的生命节奏狂起来,让隆隆的文化节奏力起来,而且,还要让这三者的节奏在行进的共时态中互激互融,容与并进,这样,课堂的节奏与文本的节奏才能和谐统一,课才能像文一样变得飞溅,变得亢奋,让人忘情,让人震撼。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