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只说一遍(已发表)

(2014-10-09 21:23:07)
标签:

家庭教育

只说一遍

杂谈

育儿

分类: 育儿笔记

此文已发表于《家庭教育》杂志2014年9期。

只说一遍

文/蓝根莲


有一段时间,豆豆做作业时总是心不在焉,一点都不认真,经常是边做作业边唱歌,或者边做作业边画画,每次检查她作业时都会发现很多的错误,而且老师也反映她上课时注意力不是很集中。


一天,豆豆又边做作业边画画,磨磨蹭蹭的,原本半小时之内能够完成的作业,她却做了一个多小时还没完成,虽然我在旁边提醒她动作要快点,可是因为她的学习完全不在状态,所以对我的话置若枉然。看着豆豆一副全然不理会的神情,几天以来一直积压的不良情绪一下就爆发了,我开始对她进行长篇大论地说教,我不知道自己到底唠叨了多久,也不知道自己到底说了些什么,直到我看见豆豆拿着一本书一本正经地看着我,对我说:“妈妈,你怎么还在唠叨呢,我早就做完作业了,我现在要去睡觉了。”那一刻,我觉得自己就跟祥林嫂没有区别。


豆豆睡了后,我一个人坐在电脑前,想着刚才发生的一切,我在想如果有人对着我唠唠叨叨的大半天,我一定烦死了,我为什么就不能好好地控制一下自己的脾气呢,生气并不是解决问题的最好方法。那一刻,我突然特别地想要感谢豆豆,因为她容忍了我的唠叨。


仔细想想,唠叨实际上是关注过多的产物,因为自我内心面对社会压力而产生的焦虑,使得我们面对孩子时,会不自觉的把内心的焦虑放大,总是担心孩子在将来无法适应社会,因而就想着要把自己有限的人生经历全都告诉他们,好让他们更早就开始接受社会教育,做到防犯于未然。


具体到实际生活中,就是每遇到一件事就反复地唠叨个没完,比如当孩子不好好学习,父母习惯于反复的对孩子说一些诸如不好好学习,将来无出息之类的语言;或者当孩子做错事时,就反复的指责孩子为什么又错了,为什么总是做错,等等;甚至在很多时候还会翻旧账。


父母这种“敲木鱼”式的教育方式并没能让孩子从中受益,反而是“左耳朵进,右耳朵出”,因为当一个信息重复多遍后,人的大脑就会自然屏蔽这些信息。因为厌烦,所以孩子会变得越来越不愿意听大人说话,因为每次他们听到的都是些没有新意的东西,这让他们不耐烦,从而在大人眼里变得有些反叛。


第二天早上,当我认真地向豆豆道歉,感谢她没有厌烦我前一天晚上的唠叨时,豆豆先是很宽容地原谅了我,然后认真地对我说:“妈妈,你昨天晚上说的那些话,都已经说了几百遍了,能不能不说了,我知道该怎么做,不需要你提醒的,还有,以后你想和我说什么事,你只需要说一遍就行了。”


“好的,妈妈会努力去做的。”我答应着豆豆。


之后的一段时间,我牢牢记住“只说一遍”,而且也努力去实践,每次当我很想开始唠叨的时候,我就会走开,眼不见心不烦,没想到,豆豆在没有我唠叨的情况下,反而变得越来越有主动性,自觉性,做作业也不再需要我催促。


原来,“只说一遍”比反复的唠叨更为有效。虽然我们总是担忧孩子,所以习惯性地会反复说同样的一件事,可对于孩子来说,他更希望的是能够有一个自主做事的空间。如果我们对于孩子的事情总是关注得过多,总想着给予孩子更多,那么孩子自己做事的机会就会减少很多,孩子成长的空间也就会越来越缩小,孩子不听话的程度也会越来越加深,到了最后,就是孩子再也不愿意和我们说话。为了孩子能够更好地成长,我们都应该放下焦虑,放弃唠叨,让孩子独立成长。


 豆豆博客 兰之心语 欢迎大家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