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改变思维方式家庭教育杂谈 |
分类: 育儿笔记 |
此文已发《中华家教》杂志2015年8期学前版
育儿:在改变中前行
文/蓝根莲
李中莹老师曾经在《爱上双人舞》这本书中提到,在婚姻关系中,有一个绝对无可救药的缺点:“不肯改变”,有这种缺点的人,不管在什么时候,都认为自己是对的,所以他们不理会其他人、事、物,也不会想这样下去对自己,对他人有什么伤害,更会拒绝所有的提醒、建议、劝告和恳求,就像一头看不见、听不到的疯狂野兽,坚持这样地奔跑下去,终于使自己和所有在乎他的人,不是离开他就是掉进痛苦的深渊。
其实,仔细想想,“不肯改变”,不仅是婚姻关系中的致命缺点,在我们的亲子关系中,也同样是致命的缺点。在陪伴孩子成长过程中,如果父母总是坚持“我是对的”,那么亲子关系将会越走越远。那么,在陪伴孩子成长过程中,为了建立良好和谐的亲子关系,我们应该在哪些方面作出改变呢?
第一,改变育儿思维方式,紧跟时代步伐。在我们的生活中,经常会看见很多父母在教育孩子时,总是喜欢用“我们那个时候是怎样怎样的”这种话语,虽然传统的很多育儿观念很值得我们去学习,可是我们还必须要看到,时代在前进,对孩子的要求也应该与时俱进,不能总是用传统的观念来要求现在的孩子。比如说,同样是节俭,在上个世纪六七十年代,我们很多人都是穿着打了补丁的衣服,可是,现在,你却不能要求孩子也穿着打了补丁的衣服去学校。比如说,喝牛奶,对于很多四五十岁以上的人来说,牛奶在小时候根本就没见过,或者说是一种奢侈品,可是现在的孩子却每天都必须要喝奶,你不能说,我们那个年代没有牛奶喝照样长大了。等等。因为时代不同,所以当我们要求孩子时,我们也应该以现在的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这并不是说要丢弃我们的优良传统,而是应该在原有基础上,作出符合现代社会的改良。
第二,改变传统的人才观。“学而优则仕”,这个从古代一直流传下来的人才观,在我们现在社会一直很有市场,可是,当今这个社会,随着社会分工越来越细化,人才也越来越多样化,如果我们还抱着“学而优则仕”的观点来培养我们的孩子,那么随着社会进程的步步推进,我们会发现自己的孩子在社会上有可能找不到属于自己的位置,因为如果仅仅只是以学业成绩为评价标准,我们的很多孩子将会被学业无情地抛弃,毕竟每个孩子都是一个独特的个体,因此,面对着同样的学习,势必会有很多人处于这个链条的最末端。
其实,如果我们能够改变一下人才观,能够以更广阔的心胸去看待社会所需要的人才,我们将会发现每个孩子都是优秀的孩子,只要坚持他们的特性,他们将会创造出属于自己的天地。
第三,改变名人育儿观。由于每个父母都不是生来就会做父母,所以我们都是边走边摸索,在陪伴孩子过程中,学着成长。但是因为我们原本对父母这个职业很无知,我们想要去学习,所以很容易会照搬名人的育儿方法。可实际上,每个孩子都是独特的个体,每个孩子都有其自身的个性,我们无法完全照搬名人的育儿方法。我们能够做的是,学习名人的育儿理念,借鉴名人的育儿方法,顺应孩子的天性,找到一条适合自己孩子的方法。
第四,改变育儿方向。一直以来,我们在陪伴孩子成长过程中,我们更多的是站在培养孩子的角度出发,我们更多的是一种育人的姿态来面对孩子,每当孩子出现问题时,我们会批评指责孩子,却忘记了,为什么孩子会犯这些错误,孩子犯错的根源在哪?实际上,所有孩子的错都是父母的错,就如我们常说的一句话:“没有教不会的孩子,只有不会教的父母。”因而,为了能够更好地培养我们的孩子,我们更应该关注的不是如何去培养孩子成长,而是应该关注自己的内心,如何才能成就更好的父母。孔子曾经说过:“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要想治理国家,平定天下,首先应该做的修炼自我。同样的,要想培育孩子,首先应该做的也是修炼自我,只有自我修炼好了,那么培养孩子也就不会那么难了。
第五,改变传统的亲子观。和谐的亲子关系,意味着我们能够把孩子放在一个比较平等的地位。在生活中,父母和孩子之间的很多矛盾冲突之所以会发生,是因为很多时候,当我们面对孩子时,我们无法做到内心平静,无法用心倾听孩子的声音,我们太注重于父母的威严,而忽略了孩子也是一个独立的个体,虽然他们还很小,但是他们和我们一样,拥有独立的人格,一样需要得到我们的尊重。如果我们在面对孩子时,能够放低身段,俯身倾听,相信我们的亲子关系会越来越和谐。
第六,改变对孩子的期望。孩子是父母的希望,因而,面对着孩子,父母们经常会不切实际地提出很多要求,甚至会以“神童”的标准来要求自己的孩子,可实际上,世界上大多数人都是普普通通的人,他们过着普普通通的生活。作为父母,认识到这一点,对孩子的成长来说,会很有帮助。
改变,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但是一旦我们下定决心去改变,那么不论是孩子成长,还是对我们自我的成长,都将会带来很多好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