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顺应孩子的天性

(2014-04-28 08:52:34)
标签:

孩子的天性

家庭教育

育儿反思

杂谈

育儿

分类: 育儿笔记

顺应孩子的天性

文/蓝根莲

 

早上,送豆豆去学校后,返家途中遇见豆豆的班主任老师,和她简单交流了几句,对豆豆在学校的情况作些了解。班主任老师这次和我交流的又是同样的话题,豆豆在学校各方面表现都很不错,但是也存在两个问题,一是上课的时候经常会发呆,会神游;二是上课时总感觉没有精神,不积极,每当老师提问时,她都没有其他同学那种兴奋劲,也不爱举手发言,虽然学的知识她都懂了。

 

面对老师所说的两个方面问题,其实也是豆豆一直存在的问题,对此,我曾经和豆豆交流过,但是听过孩子对此事的观点后,我顺应了孩子成长的天性,我没有要求她必须按照我们的这套思维方式去生活学习。

 

对于老师所说的第一点,豆豆上课经常会发呆,从某种程度上说,实际上是我允许她这样做的。虽然从我们传统理念来看,上课发呆是不被允许,但是孩子毕竟才只有8岁,我不能要求她40分钟时间里都能够做到认真听课。而且,很多时候,老师上课时,会重复地讲同样一个内容,对于已经听懂了的孩子来说,这就是在炒冷饭,不愿意听,很正常。所以,我曾经对豆豆说过,老师讲第一遍时,一定要认真听,因为这是新的内容,老师讲第二遍时,依然要认真听,因为第二遍可能会有很多补充的内容,如果认真听完第二遍后,已经完全懂了老师所讲的内容,那么老师讲第三遍和第四遍的时候,可以不听,发发呆,让自己的大脑休息一下,没什么不可以的。

 

之所以同意豆豆上课时可以不听课而发呆,是因为以前她上课不想听课时,会和同桌讲话,为此老师也和我说过几次,我和豆豆交流后,她给了我5个理由(详见为何孩子上课爱讲话),我了解了孩子的实际情况,我建议她,如果不想听课,可以发呆,毕竟这不会影响其他人上课。更关键的是,因为我的理解,所以豆豆并没有因为上课发呆而影响学习成绩,她对我说过,她只有在老师重复讲一个内容时,她会发呆,而当老师重新讲新内容时,她很快就可以回过神来。这说明,孩子只是在过滤一些不想听的信息,面对新的信息,她的大脑还是可以很快反应过来。

 

虽然也曾经在内心里担忧过,允许孩子上课发呆是否正确,但是从豆豆的学习情况来看,我反而觉得她变得更为主动,也许是因为拥有自主感的原因。当一个人能够自主地去控制自己的生活时,他的内在动力也就被激发出来了。

 

当然,站在老师的角度,我能够理解,只是我觉得中国目前大部分的课堂,都还是老师一言堂,学生参与的机会不是太多,而孩子只是坐在那里听课,很容易疲倦,这种疲倦不仅是身体上,还有心理上的,所以在孩子已经懂了所学知识的情况下,让孩子能够自主地掌握自己,偶尔发发呆,并不是什么大问题。

 

对于老师所说的第二点,豆豆上课不积极,我也有自己的想法,我也曾经和豆豆交流过这个问题。

 

每个老师都希望自己的课堂是活跃的,因此也希望每个学生都能够跟着自己的指挥棒走,当老师提出一个问题时,能够积极地和老师进行互动。虽然愿望是好的,可是每个孩子都是一个独立的个体,这就意味着每个孩子的性情都不一样,面对着课堂上老师的问题,他们会有自己不同的应对方式。有的孩子没等老师把话说完,就已经把手高高举手,甚至站起来,只希望老师点自己的名,让自己回答,而对于能否回答出问题并不关注;而有的孩子会认真把老师的话听完,想一想再举手;还有的孩子可能就会认真地思考,在确信自己能够回答并回答正确的情况下,才会举手。而豆豆偏偏就是属于最后这一种孩子,不论她是因为缺乏自信,还是说沉稳,如果没有把握,她一般不会轻易出击,这也就导致上课时面对老师的提问显得不够兴奋,总是比别人慢一拍。

 

我了解而且也相信老师向我反映这些事,是因为她希望豆豆能够表现得更突出,更优秀。只是我知道每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特点,对于孩子的成长来说,我们能够给予他们的是顺应他的天性,陪伴他成长。我们能够面对孩子不足的地方,给予帮助指导,但是我们不能去强迫他必须要按照我们的方式行事,不能要求孩子必须配合我们的喜好。如果我们强迫孩子必须按照我们的要求去行事,那么就意味着我们在控制自己的孩子,我们放弃了孩子的天性,要求他去做一些他不愿意,或者说没办法去做的事情。

 

孩子的成长,就如禾苗的成长一样,任何一个农民,面对着田里的禾苗,他们能够做也一直在做的事,就是顺应禾苗内在的生长方式,给予浇灌,他们不会要求稻子非要像麦子一样生长,因为这是两种不同的农作物,它们的生长方式不一样。同样的,面对着我们的孩子,我们也应该顺应每个孩子的天性,而不是要求孩子按照我们的喜好去成长起来。我们能够做的是,帮助孩子顺应自己的天性,做最好的自己。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