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教育中的关注偏差(一)
(2012-12-09 19:33:38)
标签:
家庭教育关注偏差心理关注杂谈育儿 |
分类: 育儿笔记 |
家庭教育中的关注偏差(一)
文/蓝根莲
爱是一种本能,爱孩子是母鸡都会做的事,可怎么爱,却是需要学习才能做好,由于绝大多数父母都没有经过岗前培训就直接上岗,所以当关注的目光聚焦于孩子身上时,自然也就存在着许多的偏差
一、重生活关注,轻心理关注
随着一家一个孩子时代的到来,越来越多的家庭对孩子的培养倾注了更多的精力和爱心,但是由于不懂得如何做才是真正的爱孩子,所以在对孩子倾注爱心时,更关注孩子的身体发育,生理发展,而忽视了那些潜在的心理问题。
一个人的成长包括生理成长和心理成长,这两者缺一不可,可在目前家庭教育中,面对着孩子的成长,父母更多是关注孩子的生理成长,表现在日常养育中,就是对孩子的生活无微不至的照顾,从孩子呱呱落地开始,到孩子成长的每一阶段,父母时刻倾入到孩子的生活中。
这样的一些情景,相信大家都见过:
强迫孩子多吃。强迫孩子吃饭,相信在很多家庭都存在,之所以强迫孩子吃饭,最主要的是担心孩子饿肚子,担心孩子因为没有吃饱饭,而影响了身体发育,担心孩子因为吃的少,而导致营养不良。在很多父母眼里,如果自己的孩子长得壮壮的,高高的,那么在心理上就会有一种自豪感,所以当孩子不想吃饭时,父母就习惯于哄着,追着孩子喂饭,目的就是为了让孩子能够多吃一点,能够长得壮实一点。可这样做的结果,在孩子壮实的同时,也养成了懒惰的习性。
一味的满足孩子的物质需求。物以稀为贵,转换到家庭中,就是人以少为贵,因为一家一个孩子,再加上物质条件的改善,所以很多父母面对着孩子时,习惯于一味的满足孩子的物质需求,不管是在吃的、穿的还是玩的方面,对孩子的要求几乎是有求必应。另外,很多父母由于种种原因,在内心里有一种补偿心理,不管是自己小时候由于经济所限缺衣少食过,还是由于平时工作太忙,无暇照顾孩子,所以就希望通过满足孩子的物质需求来获取自己内心的平和。可父母这种爱的表达方式并不能真正给孩子带来幸福,反而容易导致孩子精神空虚和思想贫乏。
替孩子做本该孩子做的事情。因为总是担心孩子太小,缺乏做事的能力,或者觉得孩子做事太慢,所以父母习惯于帮助孩子做事,帮助孩子穿衣服,收拾书包,检查作业,甚至是喂饭,等等,结果是父母事无巨细的包办,使孩子的依赖心越来越强,自我管理能力越来越弱,缺乏应有的责任心。其实,随着孩子一天天成长,孩子的能力也在一天天增强,孩子锻炼的机会多了,自然也就能够管好自己,从这个意义上讲,不管实际上是对孩子最好的管。
虽然在父母尽心尽力的照顾下,孩子一个个茁壮的成长起来,可是孩子成长的只是身体,心理并没有真正的同步成长,在身体和心理成长的不协调中,越来越多的孩子出现了各种各样的心理问题,比如任性、爱发脾气、缺乏独立能力、注意力不集中、厌学、多动,等等。
在一项对全国大城市进行的儿童心理调查资料显示,儿童的心理问题显著增多,目前儿童心理问题发生率已接近15.16%, 80%以上的儿童存在着不良行为,约有20%的儿童出现抑郁症状,近10%的儿童忧虑、紧张,5%以上的儿童存在严重的心理问题。
儿童之所以表现出如此多的心理问题,与家庭教育忽视对孩子心理关注有直接的关系,在很多家庭中,父母对孩子的身体不适十分敏感,一有风吹草动,就花钱打针吃药,可对孩子的心理问题却关注得少之又少,比如,现在有很多孩子遇到不如自己心意的事,就爱大发脾气,可父母却没有意识到这是孩子的情绪控制问题,反而觉得无所谓,认为等孩子大了,自然就能够控制自己的情绪,可实际上,如果孩子习惯性的遇事就爱大发脾气,父母又没有及时进行干预的话,那么长期以往,就会使得孩子发生情绪障碍,影响他将来的生活。所以说,儿童的心理问题如果不能得到及时的解决,将影响儿童的未来发展。
有研究表明,年幼时表现出过度悲伤、焦虑和畏惧情绪的儿童,步入不惑之年后,巨大工作压力可使他们比其他人更易沮丧和焦虑。孩子在儿童时期出现心理问题,将会严重影响儿童心理和智力的正常发展。有研究还显示,由于幼年时心理得不到健康发展的人,不仅在将来的事业不如意,在日常的生活中也会面临重重困境,这将会影响其一生的身心健康发展,因为一个人的健康包括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只有两者健康,才算得上是一个完全健康的人。
其实孩子也是人,他们也有心理活动,他们不仅有物质上的需求,更有精神上的需求,他们需要父母给以他们情感上的支持和行为上的帮助,他们有自尊,需要被理解,如果父母不能很好的满足孩子的心理需求,对他们的心理漠不关心,那么即便他们的物质生活非常的优越,他们也会感到不满,苦恼,产生各种各样的心理问题。孩子的心理需要营养,就如身体需要营养一样,如果心理发展过程中,不能得到足够的精神养分,那么他们的心理就会和身体缺乏营养一样,产生疾病。而如果父母忽视了孩子的心理问题,就必然会违背教育规律,不仅收不到教育效果,还会影响孩子的身心发展。
因此,当我们关注孩子身体发育的同时,也应该关注孩子的心理发展,只有这两者协调发展,孩子才能真正健康的成长起来。(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