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养育”和“教育”

(2008-03-15 15:40:30)
标签:

养育

教育

育儿

家庭教育

分类: 育儿笔记
     “养育”和“教育”虽然只有一字之差,可我却喜欢用“养育”这个词。不知道是因为女儿一直由自己亲自抚养的缘故,还是因为十几年的学生生涯和四年的教师生涯让我对“教育”这个词,多少有些排斥,总之,我习惯于说“养育我的女儿”,而不是“教育我的女儿”。

    “养育”和“教育”从字面看只差一个字,可实际上,我觉得还是有比较大的差别。“养育”重在点点滴滴中给孩子好的营养,包括物质的和精神的营养,以及全面的教育,重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孩子的品行和好习惯,提高孩子各方面的能力。而“教育”则给人的感觉多少有些生硬,感觉缺乏一种来自心灵深处的爱和责任,只是为了满足自己内心的需求而给予孩子一定的知识,没有那种发自心底的,站在孩子的角度而发出的对孩子的爱。因此,我经常在想,如果你没有亲自抚养过自己的孩子,那么你对孩子的爱多少会有些缺陷,因为你没有和孩子一起成长过,那么你就不能很好的走入孩子的心灵世界,也就无法感受来自孩子的真正的内心需求,而你对孩子的爱,多少有些是站在你的角度,而不是孩子的角度,这样的爱只能是为了弥补你自身的缺乏而产生的,不会是那种面对孩子时发自内心深处,站在孩子的角度产生的爱。

    有很多人认为,孩子出生后,只要给他吃好,穿好就行了,至于教育,等他上学后,学校自然会给予他知识的。所以就有很多人对全职妈妈的角色不理解,认为带孩子是老人可以做的事情,而年轻人应该出去赚钱。

    其实“养”和“育”是分不开的两个部分,虽然给孩子足够的营养是孩子成长过程中不可缺少的,但是孩子是一个独立的生命个体,光是给予足够的物质营养,那是远远不够的,只有把“养”和“育”真正的结合起来,才算得上是对孩子的真正负责。因为只有在“养”的基础上,你才能更好的对孩子实施“育”。因为你亲自“养”了,所以你对孩子的个性就有了一定的了解,因而你也就更加能够站在孩子的角度去考虑如何给孩子提供一个合适的教育;因为你亲自养了,所以你就有可能知晓孩子各方面的发展状况,那么当你对他进行培育时,就会更多的考虑如何才能因材施教;因为你自己亲自“养”了,所以当孩子出现问题时,你就有可能更容易找到适合孩子的教育方式。

    而“教育”给人的感觉是“看朽木是否可雕,以及怎样雕”,或者说一个雕刻者用手中的刀,尽自己的能力把木头雕刻成人们所想要的东西。感觉缺乏人情味,当然了,雕刻也是需要倾注心血,倾注感情的,只是觉得如果一个雕刻者,对手中的木头没有很好的性质鉴定,那么要想最经济,最有效的雕刻出符合木头原性的雕塑品恐怕会有些难度。就如孩子一般,如果你对孩子的个性不了解,那么你就不可能给孩子适合的教育。当然了,教育也有教育的道理,特别是学校教育。毕竟对于孩子来说,家庭只是他生活的一部分,家庭所能提供给他的知识对他将来走向社会,在社会中生存还是远远不够的,而学校正是给他这种帮助的好地方,但是学校的环境决定了不可能象家里一样给予他“养”和“育”,而且对于学龄儿童来说,此时的他在各个方面多少已经具备一定基础,所以此时的他已经完全可以接受学校正规的集体教育了,但是在最初的三年,每个家庭还是应该提供给孩子一个好的“养育”环境,而不只是单独的“养”或者“育”的环境。有条件的话,父母一定要亲自抚养孩子,给孩子最适合的物质和精神营养。

    但是,现在有很多家庭的孩子基本上都是老人在养,就如我现在居住的小区里,就有很多孩子是老人在养着,而年轻的小夫妻只过着自己的舒坦日子,没有尽到最基本的“养”的责任,更别说是“育”的责任了。虽然说,因为条件限制,有时不得不由老人帮忙带孩子,但是对于父母来说,还是应该尽自己所能给予孩子“育”。毕竟,在孩子成长过程中,最初的营养是非常重要的。[2008.3.15]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