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哲学,让我认清教师本分
(2012-09-18 20:09:08)
标签:
教育 |
分类: 读书笔记 |
从过去到现在,我们接受的信息几乎是呈一面倒的态势。“没有教不会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教师需要一种奉献精神。”“学校通过不懈努力,有多少名学生在老师的辛勤哺育下长成英才。”特别是那些师德报告给我们列举了太多的“化腐朽为神奇”的生动案例。接受了太多的类似的影响,便也信以为真了。在我的印象里,教师的作用是太大了,可以说,教师直接影响着孩子的成长和成才,承担着太多的责任。为此,我常常自责,因为很多情况下我不能做到。我怀疑自己的能力,担心自己的责任心。因为在很多情况下,我束手无策。对于一些顽皮的孩子我黔驴技穷,对于一些学习没有兴趣的孩子,我无计可施;尽管我已经付出了很大的努力,甚至以牺牲自己的家庭和身体为代价,还是不能把每一个孩子都教好。还有那些中途辍学的孩子,更让我怀疑和担心我的教学能力,挑战我做人和从业的自信。
夜深人静的时候我常常扪心自问,我是不是在误人子弟?为什么每个班都会有那么多的失败的孩子?或许我不够尽心尽力?我花费在学生身上的时间和精力已经远远超过了对我自己、老人、女儿和爱人的总和。要么,我根本不适合做教师?
直到前几天,我读了《教师不可不知的哲学》一书,思想豁然开朗,在于哲人的灵魂对话中,我解开了心结。不是我的能力有问题,而是认识方法有问题。我们平常听到的一些言论,不排除一些政治口号类的语句。这些语言用在鼓舞士气方面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但是并不完全符合科学规律。正如阳光和影子结伴而行一样,我们只是看到了事物的一个方面,忽视了另一方面。
教育不是万能的。教育功能是有限的。不能过分地相信教育的作用。教师对学生的影响也是有限的,不要无限制地夸大教育的功效。尽管有些人喜欢吹牛:我把多少学生送到了名牌学校,并以此居功自傲。可以观察一下,如果你真的有那么大的本事,为什么不首先把自己的孩子送进高等学校?学生学习成绩优异,有教师的作用,那只不过是外因中的其中一个因素,真正起关键作用的还是学生自己,自己的学习兴趣,自己的奋斗目标,自己的聪明才智还有自己刻苦努力。教育就是一种影响。不是重塑,也不是再造。教师只需要做好自己的事。
教师应该找准自己的位置。很多教师以为学生负责任的名义严重伤害着学生的身心权益。体罚、虐待、侮辱、讽刺,都有了市场。认为,孩子年龄小不懂事,需要教师告诉孩子怎么做,要不就是耽误孩子的人生。孩子的自由和权力需要尊重,教师连自己的命运都无法主宰,凭什么对学生的遥远的未来说三道四?不要以救世主自居,你还没有那么高强的能力。生活中有很多事我们无法掌握,也有很多事情我们无法左右。正确认识自己的价值,科学判断自己的能力,不要总把自己看得太不可一世。自己不是生活在天上,也不必把自己逼到地狱,你就生活在人间,有七情六欲,也有喜怒哀乐,需要吃喝拉撒,过正常生活。
一位位哲学大师向我走来,聆听他们心灵的教诲,观察他们思想中的教师形象,我有了自己的认识和理解。心目中的教师形象逐渐清晰起来,教师,不过就是一名教师,学生成长过程中的同行者,重要他人。不要为古人担忧,也不要替来者忧虑,做好自己的本分工作,做得心安理得,做到问心无愧,坦然面对得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