错一改三有必要吗
(2011-05-31 11:24:32)
标签:
杂谈 |
分类: 教育随想 |
错一改三有必要吗
闫付庆
期中考试结束了,孩子拿着自己的试卷让我签字,我仔细查看了孩子的试卷,研究孩子的答题情况,试图从中发现一些信息。在语文试卷上,我发现孩子已经把在考试中答错的题目改正过来了,并且工工整整地抄写了三遍。孩子告诉我,这是老师的明确要求,错一改三,平时就一直是这么做的。
孩子在学校很听话,严格按照老师的要求去做了。错误的题目改正过来并把答案认真抄写了三遍。让我吃惊的是,判断对错的题目前,孩子划了三个“×”;听力测试的选择题目前,孩子重复抄写了三个字母;阅读理解部分,孩子把答案誊写了三遍;习作部分的段落排序也是如此。看到这种情形,我哭笑不得。
考试的目的就是了解孩子前一段时间的学习情况,是对前一段学习成绩的一次检阅,为了帮助孩子确立下一步努力的方向。我认为,凡是答错的题目,表明孩子对这一点知识掌握得不够扎实,应该加强训练,加强练习,加强记忆,错一改三本无可非议。但是如果不科学使用,这种方法并不能实现“强化训练、加深记忆、巩固知识”的目的。
笔者认为,重复的目的是为了记忆,对于生字词的写法,错一改三无可厚非,或许这是巩固知识的不二法门。但是语文学科不完全是记忆,更重要的是理解和运用。听说读写,是语文的基本功,而理解和表达是语文学习的基本要求。领会对方的意思,表达自己的目的,实现交流和沟通的目的,语文是一种基本工具和手段。语文课的学习,说到底就是培养孩子运用语文沟通和交流的能力,而这种能力不是靠简单的抄写就能完成的。
阅读理解部分,孩子出现答题错误,那是因为对阅读材料不够理解,或理解得不够准确;习作部分出现错题,那是因为孩子的表达能力有待提高,正确使用语言文字的能力不够熟练;对于语言材料的排序出现问题,说到底还是对内容把握的不到位;听力部分错误,是因为孩子不能准确而高效地从有声材料中捕捉有效信息。阅读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需要通过大量的阅读和经常的练笔才能提高,听力水平也需要不断地练习,这不仅仅是靠简单的对现有题目的答案重复抄写就能达到目的。而对于判断对错的符号和选择题的序号简单重复抄写更是没有意义。
试卷上的答题情况,相对于孩子掌握知识的情况来看,只是冰山一角。我们不能简单就事论事,只盯着水面上浮出的那一小部分,只看到试卷上的某一道题目。而要更深一层,挖掘水面以下的部分,这样才能了解问题的真正原因,这样才能找到真正的病灶,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这才是治本之策。
长时间的大旱,田里面的小苗受灾。最直接的表现就是叶片焦黄,如果我们把叶片放到水里浸泡,并不能达到抗旱保苗的目的。要想避免禾苗的枯死,就必须往禾苗根部的土壤里浇水。语文教学也是这样,生活就是语文,生活的内涵有多大语文的外延就有多大。语文素养的提高,必须在大量而丰富的语文实践中来完成,而阅读和运用是最主要的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