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依栖灵 淮东第一观
标签:
扬州大明寺栖灵塔鉴真平山堂旅游 |
分类: 旅游记 |
大明寺位于扬州城西北郊,是瘦西湖景区的尽头,也是独立的一处风景区。大明寺始建于南朝宋孝武帝大明年间(457—464年),故称“大明寺”。隋仁寿元年(601年),隋文帝杨坚60寿辰,诏令在全国30个州内设立30座塔,以供奉舍利(佛骨),其中一座就建立在大明寺内,称“栖灵塔”。塔高九层,因寺从塔名,故“大明寺”与“栖灵寺”并称;又因大明寺在隋宫、唐城之西,因此也称“西寺”。寺内还建有鉴真纪念馆。
【“栖灵遗址”牌楼】
【“淮东第一观”,是北宋诗人秦少游的诗句,为清代书法家蒋密所书】
【东方持国天王】
【大雄宝殿】
【释加牟尼】
【鉴真纪念堂】
为了纪念鉴真在中日友好史上的历史功绩,1973年在大明寺内建造了鉴真纪念堂。鉴真俗姓淳于,扬州江阳县(今江苏扬州市)人,生于688年,卒于763年。14岁出家扬州大云寺,20岁时游历于长安、洛阳等地,专攻佛教律学。26岁返回扬州,55岁当了大明寺住持,传戒讲律,兴寺建塔,塑造佛像,成为一位博学多才的佛学大师。唐天宝元年(742年),在中国留学的日本僧人荣睿、普照从长安专程来到扬州,邀请德高望重的鉴真大师,东渡日本弘扬佛法。鉴真欣然同意,经过一番准备,他率同弟子和工匠于第二年启程东渡。先后十年,历经五次都遭失败,牺牲36人,鉴真也因劳累过度,双目失明。但是他夙志不移!决心不变,终于在753年12月20日中午,在日本秋妻屋浦登陆,东渡成功。这年鉴真已是66岁高龄了。次年二月,鉴真一行来到日本首都奈良,受到举国上下的盛大欢迎。鉴真在日本生活了10年,76岁病逝。他对日本的佛学、医学、文学、建筑、雕塑、书法。印刷等传播都作出了巨大的贡献。日本人民称鉴真为“日本医学之祖”,“日本文化的恩人”。
【栖灵塔】
有寺庙的地方必有塔,通常人们常说:“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屠”,浮屠是印度梵文中塔的别称。栖灵塔于隋文帝仁寿元年(601年)初建,塔高九层,雄踞蜀冈,塔内供奉佛骨。隋唐时期,扬州的政治经济发展很快,已成为全国第三大都会,繁华程度仅次于长安、洛阳。唐代著名诗人李白、高适、刘长卿、刘禹锡、白居易等均曾登塔赋诗赞颂。可惜在唐武宗会昌三年(843年)一代胜迹化为焦土。1980年鉴真大师塑像回扬州“探亲”,各界人士倡议重建栖灵塔。1988年,大明寺方丈瑞祥法师在该寺东国选址重建。瑞祥法师圆寂后,由能修法师主持栖灵塔的重建,于1993年8月27日开机钻探,总造价达1000万元以上,总建筑面积1865平方米,总高度为70米,建成后的栖灵塔气势雄伟,雄踞蜀冈,成为大明寺的标志性景观。登上塔顶,扬州景观尽收眼底。
【平山堂】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