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大明依栖灵  淮东第一观

(2009-05-10 13:23:08)
标签:

扬州

大明寺

栖灵塔

鉴真

平山堂

旅游

分类: 旅游记

大明寺位于扬州城西北郊,是瘦西湖景区的尽头,也是独立的一处风景区。大明寺始建于南朝宋孝武帝大明年间(457—464年),故称“大明寺”。隋仁寿元年(601年),隋文帝杨坚60寿辰,诏令在全国30个州内设立30座塔,以供奉舍利(佛骨),其中一座就建立在大明寺内,称“栖灵塔”。塔高九层,因寺从塔名,故“大明寺”与“栖灵寺”并称;又因大明寺在隋宫、唐城之西,因此也称“西寺”。寺内还建有鉴真纪念馆。

【“栖灵遗址”牌楼】

大明依栖灵 <wbr> <wbr>淮东第一观

【“淮东第一观”,是北宋诗人秦少游的诗句,为清代书法家蒋密所书】

大明依栖灵 <wbr> <wbr>淮东第一观

【东方持国天王】

大明依栖灵 <wbr> <wbr>淮东第一观

【大雄宝殿】

大明依栖灵 <wbr> <wbr>淮东第一观

【释加牟尼】

大明依栖灵 <wbr> <wbr>淮东第一观

【鉴真纪念堂】

大明依栖灵 <wbr> <wbr>淮东第一观

 

大明依栖灵 <wbr> <wbr>淮东第一观

 

大明依栖灵 <wbr> <wbr>淮东第一观

为了纪念鉴真在中日友好史上的历史功绩,1973年在大明寺内建造了鉴真纪念堂。鉴真俗姓淳于,扬州江阳县(今江苏扬州市)人,生于688年,卒于763年。14岁出家扬州大云寺,20岁时游历于长安、洛阳等地,专攻佛教律学。26岁返回扬州,55岁当了大明寺住持,传戒讲律,兴寺建塔,塑造佛像,成为一位博学多才的佛学大师。唐天宝元年(742年),在中国留学的日本僧人荣睿、普照从长安专程来到扬州,邀请德高望重的鉴真大师,东渡日本弘扬佛法。鉴真欣然同意,经过一番准备,他率同弟子和工匠于第二年启程东渡。先后十年,历经五次都遭失败,牺牲36人,鉴真也因劳累过度,双目失明。但是他夙志不移!决心不变,终于在753年12月20日中午,在日本秋妻屋浦登陆,东渡成功。这年鉴真已是66岁高龄了。次年二月,鉴真一行来到日本首都奈良,受到举国上下的盛大欢迎。鉴真在日本生活了10年,76岁病逝。他对日本的佛学、医学、文学、建筑、雕塑、书法。印刷等传播都作出了巨大的贡献。日本人民称鉴真为“日本医学之祖”,“日本文化的恩人”。

【栖灵塔】

大明依栖灵 <wbr> <wbr>淮东第一观

 

大明依栖灵 <wbr> <wbr>淮东第一观

有寺庙的地方必有塔,通常人们常说:“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屠”,浮屠是印度梵文中塔的别称。栖灵塔于隋文帝仁寿元年(601年)初建,塔高九层,雄踞蜀冈,塔内供奉佛骨。隋唐时期,扬州的政治经济发展很快,已成为全国第三大都会,繁华程度仅次于长安、洛阳。唐代著名诗人李白、高适、刘长卿、刘禹锡、白居易等均曾登塔赋诗赞颂。可惜在唐武宗会昌三年(843年)一代胜迹化为焦土。1980年鉴真大师塑像回扬州“探亲”,各界人士倡议重建栖灵塔。1988年,大明寺方丈瑞祥法师在该寺东国选址重建。瑞祥法师圆寂后,由能修法师主持栖灵塔的重建,于1993年8月27日开机钻探,总造价达1000万元以上,总建筑面积1865平方米,总高度为70米,建成后的栖灵塔气势雄伟,雄踞蜀冈,成为大明寺的标志性景观。登上塔顶,扬州景观尽收眼底。

【平山堂】

大明依栖灵 <wbr> <wbr>淮东第一观

 

大明依栖灵 <wbr> <wbr>淮东第一观

 

大明依栖灵 <wbr> <wbr>淮东第一观

古风流溢的“平山堂”是北宋庆历八年(1048年)欧阳修任扬州太守时建造的。欧阳修,字永叔,号醉翁,晚年又号六一居士。原在北宋朝廷为官,后因参与范仲淹为首的“庆历新政”,失败后遭到政敌打击排挤,被贬官扬州等地,政绩卓著,深受百姓爱戴。政事之余,他常到蜀岗游玩,因爱大明寺西侧“可穷千里目”的高地,便筑平山堂于此,在扬州任上,作为游宴之所,以此寄情于山水诗酒。在这里登堂南望,“江南诸山,合青吐翠,飞扑于眉睫而恰与堂平”,故名“平山堂”。平山堂”匾为同治九年盐运使方浚颐所题,堂右边的匾额“坐花载月”,由光绪四年清人马福祥所题,左边的“风流宛在”匾额系清光绪初年两江总督刘坤一为怀念欧阳修之韵事而题,书法流畅,细心的游客会发现“流”字少一点,而“在”字多了一点,大家不要认为堂堂总督写了错别字,而是用字灵活巧妙,其意在于表示欧阳修的风韵千古流传,意思是想让欧公的事迹、品格、流到现在。站在平山堂前,视角极为开阔,令人心旷神情,现在一眼望去,可见扬州市政府和中国工商银行,戏称为“有了权就有钱”。用堂内的对联来描述平山堂最为贴切“晓起凭栏六代青山都到眼,晚来对酒二分明月正当头”。用今天的话来说,这里是政府官员消遣玩耍的地方,“腐败”的地方。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