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之旅——孔林
标签:
孔林孔子曲阜旅游 |
分类: 旅游记 |
孔林原称至圣林,是孔子及其家族的墓地,也是目前世界上延时最久,面积最大的氏族墓地。孔子死后,随着他地位的日益提高,孔林的规模越来越大。据说,自汉以来,历代对孔林重修、增修后,使其总面积达到2平方公里,比曲阜城还要大得多;整个孔林周围垣墙长达7.25公里,墙高3米多,厚约5米。由于2000多年来葬埋从未间断过,因此,在这里既可考证春秋、秦汉之墓葬,又可研究中国历代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和丧葬风俗的演变。但有一点规矩不可变,外姓人、出嫁女、入赘男故后和两岁前夭折的孩子均不得进入孔林安葬。
进了孔林真的感觉到孔林之大,好在我们花200元包了一辆游览专车,要不然非得累个半死。“墓古千年在,林深五月寒”,这里的树木盘根错节,枝繁叶茂,遮天避日,导游MM告诉我们,园内已有树10万多株,树种有柏、桧、柞、榆、槐、楷、朴、枫、杨、柳、檀雒离、女贞、五味、樱花等各类大树,还有野菊、半夏、柴胡、太子参、灵芝等数百种植物,也依时争荣。孔林不愧是一座天然的植物园。“断碑深树里,无路可寻看”,在万木掩映的孔林中,碑石如林,石仪成群,林内有李东阳、严嵩、翁方钢、何绍基、康有为等明清书法名家亲笔题写的墓碑。因此,孔林又称得上是名副其实的碑林。
由于取得了游览车的指挥权,想在哪里停就在哪里停,倒也自由自在,哈哈,拍照就很方便了。导游MM叮嘱拍照时注意,可不要把自己留在了墓地里了,犯忌讳!
万古长春坊。明万历22年建,使曲阜现存最大的石坊。
至圣林门。孔林大门,又称“大林门”,由大门和至圣林坊组成。大门建于元代,至圣林坊建于明代。
洙水桥坊。“洙水桥”三字是明代严嵩所书。洙水本是古代的一条河流,与泗水合流,至曲阜北又分为二水。春秋时孔子讲学洙泗之间,后人以洙泗作为儒家代称。但洙水河道久湮,为纪念孔子,后人将鲁国的护城河指为洙水,并修了精致的坊和桥。
甬道。孔子墓前甬道旁,有四对石雕,名曰华表、文豹、角端、翁仲。华表系墓前的石柱,又称望柱;文豹,形象似豹,腋下喷火,温顺善良,用以守墓;角端,也是一种想象的怪兽,传说日行1万8千里,通四方语言,明外方幽远之事。
享殿。供奉孔子木主的享殿,殿广5间,黄瓦歇山顶,前后廊式木架,檐下用重昂五踩斗栱。殿内现存清帝弘历手书“谒孔林酹酒碑”,中有“教泽垂千古,泰山终未颓”等诗句。
孔子墓。此墓似一隆起的马背,称马鬣封。墓周环以红色垣墙,周长里许。墓前有巨墓篆刻“大成至圣文宣王墓”是明正统八年(公元1443年)黄养正书。
孔子墓东为其子孔鲤墓,南为其孙孔伋墓,这种墓葬布局名为“携子抱孙”。
挡王石。横在墓碑前的这块方石的作用是挡住文宣王的“王”字。传说乾隆帝首次到孔子墓前,本想一拜,但身为帝王,不能拜王。后来人们就抬来这块方石将墓碑上的“王”字遮挡,乾隆帝再次朝拜时,没有了顾及,欣然跪拜。本人虽非帝王,但长期的一个心愿就是到孔子的墓前跪拜,于是我恭恭敬敬做了三拜,以表对孔子的尊重和敬仰。
孔鲤墓。孔鲤虽先孔子而死,并无特殊建树,但因系孔伋之父,故被宋徽宗封为泗水侯,孔氏子孙尊为二世祖。泗水河里的鲤鱼因为与孔鲤的名相同,当地人出于对孔鲤尊敬,将鲤鱼改称为“红鱼”,所以至今曲阜无鲤鱼。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