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7年,那是一个秋天。回到生产队后,记得当时生产队改选队干部时,队里一致推选我为记工员,记工员的职责是,出工后干一下农活就开始满田野里跑着登记社员的出勤,再算出每个社员当天应得的工分(报酬),用现在的话来说,这是一个“爽工”的岗位,好多人都想得到这它。为了潜心复习功课准备高考,我也放弃了。经过一个月的复习后就参加了考试,后来又是填写各种表格和体检,接下来就是耐心地等录取通知了。
文革后的第一次高考填报志愿与现在不同,一个考生可以同时填报6个志愿,也就是3个大学和3个中专。本人注重文科,所以报了广西大学文学创作、广西大学新闻、上海复旦文学评论和广西财经学校、广西商业学校、广西艺术学院中专。
某一天,生产大队信使给了我一封信,打开来看是广西财经学校金融专业银行班的录取通知书。当时我欣喜若狂,终于可以再次读书了,终于可以离开农村了,终于可以回到大城市了,高兴之余的遗憾是没有考上大学。据了解,我是我们那个大队第一个被录取的知青,心里也有了一些安慰。
我们学校在广西壮族自治区首府南宁,报到后我在宿舍里整理行李时,一位老师(后来才知道,他是我们的专业书记)到宿舍巡视时问我姓氏名何,他高兴地拍着我的肩膀说:你是我招来的,因为你在志愿表里填了喜欢文艺,所以就记住你了,以后除了好好学习以外,在文艺上要多多发挥你的作用哦。哈哈,想不到自己的一个特长也帮了自己。
我们的专业书记说的不错,学校除了紧张的学习外,在一些有纪念意义的日子里,经常举行文艺演出活动,我当然是首当其冲好好地表现了。在校期间我主要排演了《延边人民热爱毛主席》、《阿瓦人民唱新歌》、《喜迎三姐回壮乡》等节目,除获奖外,得到了校方的好评,为我们专业争了光,那位专业书记自然是欣喜不己,他每次见到我总是笑眯眯的,我感觉到得到了他对我的喜爱。事实如此,在毕业分配时,我如愿以偿地分配到了我从小就向往的城市——桂林。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