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
■一个五岁的孩子对中秋的记忆能保存多久?那个儿时的中秋所做的梦,可以一直做到多少岁呢?
■如果,这个寂寞的中秋之夜,我的一声呐喊能够换来你的笑容,你,是不是可以跟我一起,飞向天空?!跟我去看,那更遥远的夜空?!
五岁那年中秋节
依然记得5岁那年的中秋节。
那是我能记事起印象中最深的一个中秋节。
那时,奶奶的身体还很硬朗,白发也不多。
还没有到中秋,我们兄弟三个便缠着奶奶问:“买月饼了吗?什么馅的?”每次,奶奶总是眯缝着双眼,浅笑着让我们猜,却从不告诉我们答案。
哥哥昂着头表示他最大,理所当然应该多吃两块。
这时,我和弟弟总是跺脚反对,提醒奶奶应该一视同仁,平均分配。
在我们日复一日的争议中,中秋节到了!
惟独那一天,不用大人喊,我们几个早早就爬了起来。脸也不洗,就直接冲进奶奶的屋里。未等我们开腔,奶奶便说,月饼要晚上吃,而且是先供过月亮才能吃。
于是,我们就迫切的盼望太阳早点下山,甚至想,用洗脚水把它泼下山去算了。
黄昏时,奶奶指示我们抬出一张小茶几,置于小院子里早已枯萎的各种藤蔓下。
我们在旁边看奶奶先后摆上几个时令水果,又看着她打开一个用报纸包了一层又一层,但体积却不大的纸包。
不用说,里面肯定是月饼。
奶奶打开纸包,香甜的月饼味道在一瞬间涌了出来。我们深深的吸了口起气,生怕月饼的味道因此流失,并作很满足状感叹:“啊!好香呀!”
每次都是小弟最等不及,总是趁奶奶不注意,迅速伸手在月饼的包装纸上摸一下,而后放在鼻子底下深深的一吸,一副陶醉得不行的样子。
那是农村市场上卖5毛钱一个那种月饼,油很重,把包装纸和包在外面的报纸沁得黄亮黄亮的。
供品摆上,香烛纸钱摆得整整齐齐。
接下来,就等月亮出来露影子了。
那真是一段比岁月的脚步还缓慢的,难熬的时光!
一向爱打瞌睡的哥哥眼最尖,指着刚钻出个影影的月亮直叫唤:“出来了!出来了!”
奶奶忙辟手打下他高举的那只手:“指不得月亮,月亮要拿镰刀割你耳朵哟!”这句话吓得哥哥捂住耳朵半天不敢放手。
奶奶站在茶几前,虔诚的念叨:“月亮月亮,保佑全家,健健康康,平平安安、、、、、”
没等奶奶示意,我们很急切的就跪了下去,然后像鸡啄米似的,朝那供品磕头。
即使磕了头,还是不能吃,奶奶说要等到月亮先吃后,我们才能采取行动。
按照老规矩,我们被奶奶赶到了屋里,半个时辰后才能出来,而且不能在屋里说话。
虽然都屏住了呼吸,但我们始终没有看到月亮来吃月饼,但奶奶说它已经吃过了。
在奶奶的一声令下,我们顾不得跑掉了鞋子,如离弦的箭般,直接冲向月饼,六只小手几乎是同时伸进盘子里,抢起几块(切得太小,反正绝对不只抓一块两块)就往嘴里塞,急得奶奶直叫?:“慢点,慢点,莫噎住了!”
待吃完第一嘴后,我们才腾出手和嘴来,哥哥用豆沙的换我五仁的,小弟则要吃芝麻冰糖的。相互换了半天,又乱吃了一气。手里留下几块却怎么也不肯松手,悄悄进屋放到枕头下面,留到第二天当零食吃。
奶奶此时才开始吃,她总是吃得很慢,一副很享受的样子。大人们也都拿上一块就回屋睡觉了,劳作了一天,他们显得很疲倦,对吃不吃月饼好象并没有多大的兴趣。
月亮的清辉撒到院子当中的时候,奶奶便要讲嫦娥奔月的故事。我们直嚷:“听腻了,换一个。”
奶奶就让我们给她复述。我们争着表现自己。奶奶就笑。
夜深了,我们呵欠连天。哥哥在回屋前,不放心地问奶奶:“我的耳朵会不会被月亮割了呢?”奶奶说,只有明天早上才知道。
我敢说,那年的那天晚上,哥哥绝对是用手捂住耳朵睡的。
那年,哥哥9岁。
第二天早上,我们就赖在被窝里,拿出已经被“榨”得不成型的月饼,先闻、再舔,然后慢慢地,一点一点地吃余下的月饼,心里合计着下次中秋的早日来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