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文成公主穿越芜塘高原进入西藏之后,一条汉藏间交通往来的道路随之形成。
■以汉族为主体的团队穿越青藏高原到达拉萨,已经是1300年以后的事情了……
■当初靠一曲荡气回肠的《青藏高原》唱红歌坛的歌手李娜可能做梦也不会想到,就在她的歌还被人们津津乐道地翻唱的时候,一条铁路的通车,就全部承载了人们对西藏“再发现”的冲动。
“第三拨”渝商进藏掘金凸显拉萨后发优势
----从西藏的成长性和滞后性看重庆地产企业的发展机遇
进藏创业难在路
“自文成公主穿越芜塘高原进入西藏之后,一条汉藏间交通往来的道路随之形成,那就是著名的唐蕃古道。这以后,吐蕃的大军,顽强执着的僧侣,贪婪而勤劳的商人,都曾在这条路上来来往往,其行进的方式,不外乎骑马、徒步、用牦牛驮东西。几十年后,金城公主走的路线距离以上近了很多,但当她达到拉萨的时候,从长安过去的人马骆驼损失过半。”
“两位大唐公主,都是走了两年时间才抵达目的地。”
“此后,以汉族为主体的团队穿越青藏高原到达拉萨,已经是1300年以后的事情了……”
说这话的人叫许军,正宗的重庆崽儿。
算起来,许军是“第三拨”进藏做生意的重庆商人。他和他一手创办的重庆加法房地产西藏投资公司,在西藏那曲投资的加意商城项目二期,九月份就要竣工了。
“5万平方米商铺、71套商品房,卖得很火。”回想起自己20年前第一次进西藏考察的种种艰辛,再看看自己现在“71套房子,135个人来订”的盛况,许感慨不已:“那曲人终于有了排号买房子的概念,让我不时想起两位大唐公主进藏的艰辛,她们和我在20年间几番进藏考察最终决定投资创业的经历一样,藏路难行啊。”
“不像20年前、10年前的第一第二拨重庆商人,这一次,第三拨重庆商人瞄准的是已经开通的青藏铁路,投资的都是矿产、房地产、酒店业和养殖种植等新兴行业大买卖。”
电话那段的许对本土媒体记者能通过长途电话采访报道重庆人在西藏的投资情况显得异常高兴:“截止现在,在西藏至少有大大小小的上万个重庆商人,投入的资金至少以亿计算,而且,这两个数字最近还在随着青藏铁路的开通明显增加。”
投资西藏看排名
“在西藏做过生意或者前往考察准备投资做生意的重庆人,都知道西藏有一张民间版本的‘投资西藏热门地区排名表’,它们依次是:拉萨、林芝、日喀则、山南……”许军说,在这张综合了西藏不同地区气候、海拔、消费能力等各种因素的排名表中,平均海拔4000米、一年中有半年都是“冬天”的那曲,一直排名很靠后。
“可通火车后,情况就大不一样了”,许军非常自信的说:“这片长久以来不被各路商家看好的羌塘地区,绝对会因为青藏铁路很快热起来。为此,许军在那曲投资了8500万元,建造一个巨大的加意江商城。
“那曲是青藏铁路从青海进入西藏后的第一个火车站,被人称为铁路中的‘解放碑’”;许军说,他的加意商城在那曲,也占着“黄金地段”———一号门对着那曲地区的中心干道,二号门正对青藏公路,而且,离火车站仅七公里。
许军的商铺果然好销。第一期261个商铺,每平方米卖3000元,或者每个商铺月租1000多元。不仅当地人买得多,重庆的家乡人也很感兴趣。加意商城到杭州参加全国商铺展,西藏那曲成了全场的热门。
“可以负责任的说,他们都是冲着铁路商机来的。”许军说这话的理由是,由于常年的封闭,西藏有太多的资源需要开发,大的有矿产,小的有酥油、虫草,而这些都是百里挑一的好东西,铁路开通,运输成本下降60%,能不能赚钱,精明的生意人一看就知道。
渝商进藏十年一拨
许军的好朋友陈建瑶已进藏10多年,算“第二拨”进藏重庆商人。他爱喝酥油茶,也爱吃一般内地人吃不惯的血肠,就连说话的口音,都带了点康巴汉子的味道。
陈建瑶在电话那端告诉记者说,重庆商人一共有三拨进藏高峰。第一拨是20年前,重庆人从内地到西藏,做的多是木匠、照相等小本买卖。第二拨是10年前,老乡们跟着第一拨前辈进藏,这一次生意做大了,高低压电器、服装、皮鞋,都是“重庆生产”的强项;第二个十年的中期,又恰逢西藏城镇的基础建设高潮,不少重庆商人靠承包工程也发了财。
两拨进藏,重庆商人在西藏主要城镇已经站稳了脚跟。以拉萨为例,市内主要的商业街道———步行街、青年街和北京中路,至少40%左右的商铺是由重庆商人修建的,并且多半由重庆人自己在经营着。
第三拨重庆商人进藏,则直接和“铁路商机”有关,他们所投资的行业,也正在从服装、鞋业等传统产业转到矿产、房地产、养殖种植等新产业。矿产,是眼下西藏最热门的。目前,已经在西藏获得矿产开发权的重庆商人少说也有十来个。
“这些人都是在重庆那边家底殷实的民营企业家,一般人做不起”,陈建瑶告诉记者,投资矿产,投入大,风险大。成立一家矿业公司,先期投资起码几千万元,如果开矿成功,赚的钱几辈子都够用;不成功,就像把钱投进无底洞,有去无回。但众多重庆商人都想法往这个行业里挤。是为什么呢?很简单:利润丰厚。
“青藏铁路开通之前,运输成本高昂,当地也限制开发;现在铁路开通,运输成本减少六成,过去1元运费,现在就只要四角,这给矿产开发创造了巨大的获利空间。出于对西藏生态保护的考虑,当地对企业进入矿产行业的审批非常严格。”陈建瑶说,大家都觉得那十来家拿到许可证的重庆商人,真是幸运到家了。
房产也热。由于运输成本和人工费用高昂(西藏含氧量低,冬天高寒,有效工作时间短,工作效率也较内地偏低)的原因,西藏房产的成本也高。不计地价等因素,单计建筑成本,内地大约500元/平方米,而拉萨是1000元/平方米,到了那曲,就升到了1200元/平方米。运输成本下降,建材价格也会跟着降。陈建瑶掩不住高兴地告诉记者:我真是托了铁路的福了。
铁路商机骤然升温
陈建瑶告诉记者,尽管四、五年前大家就已经在提“铁路商机”,但铁路真正通了,那种“到处有商机”的气氛还是骤然热了许多。陈建瑶接受记者采访的一个小时里,四次停下来接座机电话。他说打电话的都是重庆老乡,向他打听进藏做生意的。陈建瑶说,现在到西藏来做生意的重庆人越来越多,“过去别说拉萨,就是整个西藏,生意做的像样一些的重庆人,彼此之间都认识;但现在,在街上常常会听到家乡话,脸不认识,一打听,生意还做得挺大。”
虽然商人们都承认,“铁路商机”不可能几个月内就改变西藏,但一些细小的变化还是发生了。
记者两年前代表供职的重庆青年报曾到那曲采访,在一家重庆人开的商店里买饼干。姓鲁的老板说,店里进的多是内地小作坊里的货。看到记者不知道买什么好,老板也很无奈:“运费高,这里任何一样东西都比内地贵,如果再进价格高的正规货,怎么卖得掉?”记者今年再联系鲁老板,对方在电话里很兴奋:奥利奥、好丽友、德芙、农夫山泉……你再来,一定能买到你在重庆常吃的那几个牌子。鲁老板给记者分析,火车开通,当地人慢慢就会有钱,现在的主要工作是进行
“品牌培养”和完成“消费者消费意识的教育”。
“目前,在西藏的重庆资金至少以亿元为单位计算,最多就这两三年内,不仅人数会增加,资金量也会大大增加,矿产、房地产等新产业,都是投资量特别大的。”许军、陈建瑶和鲁老板们都相信,西藏虽然离家很远,但在这片土地上,大有商机。
渝藏结缘房交会
得知记者的采访主题大部分与房子有关后,身为业内人士的许军打开了话夹子:“不仅越来越多的西藏人到重庆买房,西藏的房地产市场也吸引了越来越多的重庆人前来投资。从2004年至今,重庆人已经在拉萨买下了30多套高档别墅,用于投资;两年间,西藏也有至少两千人次左右在重庆买了房子,而且尽拣重庆的高档楼盘下叉!
“重庆多数别墅价廉物美是促使他们购买的一个主要原因。此外,最近几年西藏的干部职工收入提高,住房制度改革,每年用于住房补贴的就达几千万元。这些干部职工热衷到区外置业。据说这些人尤其看好重庆环境好的别墅。”
在许军的记忆中,西藏人第一次近乎疯狂的抢购重庆开发商的房子,是在2004年9月。当时,重庆市政府携30多家开发商、近50个楼盘,到海拔3800米的拉萨举办房交会,在该次房交会3天时间里,重庆市共销售房屋20562.09平方米,成交金额5039.94万元。
“可能就是这次房交会成为了连接重庆、拉萨两地房地产业的‘桥梁’。”作为参与者,许对当时的情形记忆犹新:“通过3天的交流,重庆不少房地产投资者对拉萨的房地产市场产生了浓厚兴趣,从房交会结束至今,重庆至少有四十家房地产开发商先后前往拉萨考察过当地的房地产市场情况,特别是今年年初在青藏铁路将要开通的消息传出后,更是有重庆的开发商提前‘下叉’,到拉萨投资修建了楼盘。”据许介绍,位于拉萨市东郊的金藏林卡别墅区就是一位重庆老板投巨资修建的。
“虽然重庆至今还有不少房地产开发商尚处观望阶段,但两年前就开始考察的那批投资者却是早已行动了起来。”许军介绍,自2004年9月以来,拉萨的高档别墅区就成为重庆投资者的目标,目前已经有30余套别墅被重庆人买下,“这些别墅多是二次置业,用于出租或者投资。”
原因是“目前拉萨别墅的均价大约在2400元—3000元/平方米,比重庆便宜,用来办公或者等待升值都十分理想。”
西藏借“天路”重庆觅商机
与重庆各路老板急吼吼的“拱”进西藏寻求发财良机的迫切心理相比较而言,西藏人的眼光也没有落后。许军的小舅子,一个名叫果果的正宗西藏中年男人也没有闲着。早在半年前,他就悄悄来渝,花60万元包下渝北两路和江北观音桥的各一家酒店一年经营权。他的初步估计是“一年赢利20万元左右,这个数字比铁路通车前高出约两倍左右。”
果果本人从事旅游行业多年,他很自豪的告诉记者,像他这样在重庆一次性“端”了两个酒店的西藏人目前只有3个,其余多是担心市场行情不好,而包下一个酒店的部分房间。他说他之所以敢“麻起胆子整”的原因是他有足够的客源保证,已与西藏好几家大的旅行社达成了合作协议。该旅行社每班火车有100人左右到他的酒店住宿。同时,重庆一豪旅行社在重庆组织前往西藏的客人,也由他在西藏“端”下的几个宾馆负责接待,“至少是今年内绝对不愁客源。”
果果说他拿下的重庆这两家酒店,自7月初起天天满员,他以每天平均接待50人,一年只算300天(除开春节前后的淡季),除去所有费用,每个人身上只要“摸”12元—15元,一年下来就有20万元纯利润进入腰包。
西藏四大商机值得关注
对那些在西藏至今还没有找到投资方向的重庆老板,许军和果果认为以下四大行业的商机可以适当给予考虑。
首当其冲的是酒店服务业。据介绍,以前每到旺季,拉萨就会涌入很多观光游客,但是淡季对商家来说,生意就会明显变差。现在青藏铁路通车,淡旺季差距将会缩小,这必然将增强服务业投资机会。
“拉萨目前共有涉外和星级宾馆73家,客房5422间,床位10758个;另外还有社会旅馆203家,其中上档次配备空调等设施的社会旅馆102家,床位6678个,加上其他旅馆,床位最少有20000个。青藏铁路通车后,每天坐飞机进入拉萨约2000人,火车游客大概在3500人,汽车和自驾车游客约1000人,西藏每天将新增游客3000人到4000人,途经青海进藏的游客数量每年将增加约40万人次。以每人平均滞留3天计,共需19500张床位,目前拉萨的接待能力刚够。但随着客运量的增加,拉萨的宾馆、餐饮业将无法支撑。当然,拉萨当地目前最稀缺的是五星级的宾馆酒店,只有两家四星级的旅馆,青海同样没有五星级宾馆,这对旅馆业商家来说也存在投资的机会。”
其次是旅游业。天路开通带来的最大商机就是旅游业,而旅游业的商机并仅仅在于旅行社或者在于景区,因为7月1日那天,北京至拉萨的铁路上已经出现了庞巴迪豪华列车的身影。加拿大投资公司TZG
Partners的子公司Rail
Partners与青藏铁路公司将联合投资开发北京至拉萨的豪华铁路旅游项目,这是外资公司首度进入中国铁路运输市场,专列用的就是是庞巴迪的豪华车厢。
第三是房地产业。由于多种原因,拉萨房地产市场尚处于起步阶段,活跃程度远远不够,2005年,拉萨市房地产市场现房交易仅3000多万元,住房价格为2000——3000元/平方米。去年,拉萨市楼市仅有一两个新盘,市场供应明显不足。去年,总占地面积300余亩的格桑林卡第一期住宅开盘,当年全部售罄。总之,拉萨房地产当前还处于起步阶段,机遇多多。
最后是商贸业。在许的印象中,青藏铁路通车以前,货物运输一般通过航空运输或者邮局邮寄,铁路通车以后,可以直接降低运费,缩短运输周期,这对于西藏的各种特产,包括饰品、工艺品、藏药等,都可以通过铁路销往更多的地区。对于内地商品来说,机会同样很大,因为西藏消费空间广阔,而且通过亚东口岸,内地产品可以进入印度、尼泊尔等国,轻松打入国际市场。
采访札记:
走进西藏
当初靠一曲荡气回肠的《青藏高原》唱红歌坛的歌手李娜可能做梦也不会想到,就在她的歌还被人们津津乐道地翻唱的时候,一条铁路的通车,就全部承载了人们对西藏“再发现”的冲动。
离现实中的西藏越近,人们在火车的帮助下轻松翻越“没有天险阻隔”的唐古拉山后赫然发现,西藏的诱惑不过如此,所有关乎于神秘的向往都是距离感造就的副产品。在航线通达、铁路和公路蜿蜒递进的时候,距离消失了,但你却发现,意象中的西藏越发遥远。
不习惯藏文神秘典籍的我们,最早是从西方游客的记录中认识这座城市的。1936年英国人斯潘塞·查普曼在《圣城拉萨》中记载的这座城市并不是一座皇皇都城,而是围绕大昭寺发展起来的,聚集着僧侣、信徒、贵族、乞丐的小城。斯潘塞·查普曼描述的这座仅3平方公里的小城充满市民气息,而这座小城所吸引他的,正是某种庄严的神圣:“当一缕阳光在布达拉宫金色屋顶上闪烁时,你会激动不已。”
或许,人们这么多年来对这座城市的向往,就在于遥远的神秘背后这种纯洁的神圣——因松赞干布的两个妃子带来的佛像而发生,因15世纪藏传宗教的复兴而发展。尽管现代化已经给这里带来了巨大的改变,但这座城市的精神内核并没有改变,它仍然屹立在神圣的纯净之中。
站在拉萨火车站,顺着青藏铁路沿线,你会感觉到一边是清澈见底的拉萨河水在歌唱,一边是八廓街喧闹的商贸场面杂此起彼伏……
古老与现代,传统与创新,转经筒和火车汽笛;昨天,今天,明天,都将随着青藏铁路这条钢铁巨龙,发生巨大的变化……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