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重庆索道长江嘉陵江胡戈汽车李连杰王石浪兄股票潘石屹陈墨李小龙 |
分类: 写字民工 |
重庆跨江索道命悬“生死”一线?
作为全国唯一的城市公交索道,风风雨雨24载,它不仅是重庆交通发展的见证人,更是重庆交通史的“活化石”。但在面临着立体交通发展“咄咄逼人”的气势下,一度在江上独领风骚的重庆跨江索道,是续写辉煌,还是行将成为山城人记忆深处的风景线?
重庆简介的宣传单页上,关于重庆索道的介绍是这样描述的:重庆素以“山城”、“江城”和“雾都”著称,特殊的自然条件和地理条件,给行车、航运带来不便。重庆独特的交通工具,也是全国独有的风景线———索道应运而生。
1983年1月,重庆嘉陵江客运索道顶着国内第一条跨江公共客运索道的光环,开始投入运营。该索道起于该市渝中区沧白路,横跨嘉陵江至江北区金沙街,全长740米。
长江客运索道的开通为重庆主城南北两岸插上了腾飞的翅膀。
日前,笔者前往曾在电视上常看到的过江索道采访,冷冷清清的索道入口让人顿生退缩之意。
显得非常陈旧的车厢里,没有一张完好的座椅,索道厢壁油漆不知脱落了多少次,铁栏和玻璃被划伤还未修复的痕迹十分显眼。索道启动时,可乘坐40人的车厢里稀稀落落站着的七八个乘客更让人平添“颓废”之感。
对笔者的疑惑,守在车厢的索道工作人员面无表情的说:“现在几个大桥都修好了,坐索道的人也少了,谁还关心它有没有椅子哦?再说,坐一趟也就几分钟,谁还在乎有没有位置呢?!”这名自称在索道工作了20年的工作人员尴尬地笑了两声后,扭头望着窗外不再言语。从他迷茫的眼神里,我能感觉到他的思绪,一直在对索道往昔盛况的回忆和眼下萧条现实之间游离。
“重庆的索道还能生存下去吗?”抵达江岸,望了一眼索道两边有些落后的设备,我心底隐隐生出一些担忧。
笔者从随后的采访中获悉,自1993年后,重庆市内还先后修建有南山、南泉、歌乐山、缙云山、金佛山等旅游架空索道。但如今,南山和缙云山已经停止运营。目前,除了现有的长江大桥,嘉陵江大桥和正在修建中的菜园坝大桥,连接渝中半岛、江北城、弹子石的朝天门两江隧道,也有望纳入“十一五”规划,一经批准,2008年时,重庆跨江交通又添生力军。
面对路桥交通高速发展下的压力,重庆索道是否正走向“轮渡”最后的命运,它是否又做好了迎接挑战的准备呢?
曾经的如烟繁华如今已成过往烟云。
“一个企业总有辉煌和低谷,不可否认这几年索道的运营业绩有所下降。”索道公司的工作人员似乎都不太愿意谈及此话题。据介绍,长江索道在修建完工后,总投资140万元。在1995年以前,长江索道每天运行量在一万人以内,现在一天最高的人数有二至三千人。而嘉陵江索道现在一天只有几个人乘坐,多数都是周边一些老市民。随着江北城的开发,江边一些老建筑也随之拆迁,周边坐索道的“固定消费群”也逐渐减少。
面对日益衰退的形势,重庆索道何去何从?
“我们是一个自负盈亏的企业,一直试图从中‘杀’出一条血路来。”索道公司一负责人介绍。
据了解,在重庆各大旅游公司推出“重庆魅力一日游”后,索道公司曾想跟游行社合作,将索道作为特殊景观推荐给游客,进而重现往日的辉煌。可他们拿着精心制作的宣传单,满怀信心地走遍重庆各大旅行社后,才发现自己的想法是多么的单纯:因为不能维持旅行社起码的利润,根本没人愿为索道“拉客”。
“其实,索道自开通之日起,一直就是重庆特有的文化景点,在重庆的景点本来就不太多的情况下,将其纳入重庆魅力一日游是个很好的卖点,它的旅游潜质很大。但最后,由于票价太低,无法给旅游团提供高利润而被拒之门外。”索道公司办公室一负责人解释道。
作为全国唯一的城市公交索道,重庆跨江客运索道命悬“生死”一线已成定局?
“设备太陈旧了,多数旅客都对这个没有太大的兴趣,而且不少风景区都有索道,坐不坐重庆的索道无所谓。”中国国际旅行社、中国青年旅行社等,都不约而同的给出同一答案。
“我们本身有过这样的想法,索道在重庆有着特殊的意义,我们也曾带着游客在路边停留参观。”中国青年旅行社一位姓陈的企业主管说,由于乘坐过江索道,旅行社的车就必须开到江的另一边等待,这导致了诸多不便。而且索道的门票本身才2元钱,根本无法从中折扣和提成,是一个特别薄利的生意,各路导游也不原因因此而耽误自己的时间,影响自己的收入。
“作为旅行社肯定是以赢利为前提,在这样的条件下,我们只能放弃这个方案。”陈谈及此时毫不掩饰企业的盈利主张。
“过江索道长期以来一直作为客运公交工具,既然被定为公交产品,除了经营外,还存在公益行为。”重庆交通学院企业管理研究所所长洪伟似乎对索道的未来并不乐观:“一旦纳入公交集团,而不引进新的机制并加大宣传力度,索道在路桥高速发展的状态下,同样难以走出困境。”
在重庆采访期间,重庆海、陆、空方面的建筑迹象无不表明,重庆的立体交通正在向高效率、高节奏的方向发展,而过江索道的命运,正如其身影,“悬”在空中。
“改变自身的定位是当务之急,我觉得索道还是应该跟旅游集团加强合作。”重庆工商大学经济贸易学院的韩渝辉指出,从理论上索道要改变为旅游游览的定位是没问题的,但必须同时对硬件进行更换,比如设置座位、导游解说、介绍山城的人文地貌。
“对周边的环境也要进行修缮,索道的乘坐并不方便,比如封闭的台阶就给旅客一种不舒适的感觉。”
“一旦连居民都觉得出入不便就更不用外地的游客了,即使做到这些,在旅客本来就不饱合的情况下,切记不能盲目提高票价。”韩渝辉说早在两年前他就如此告诫过索道公司。
重庆交通学院企业管理研究所所长洪伟则认为,索道应宣传造势,提高其知名度。洪伟建议索道公司可以“打组合拳”,比如长江索道的另一边就是上南山(风景区)的必经之路,这是其实一个很好的卖点,借光搭配就是一个不错的组合。
洪伟认为,老产品更应该加大新包装和引进新的机制,两江索道纳入公交集团后,除了旅游以外还不能放弃客运,同时还可以货物运输,这些都是其延伸和发展方向。他认为,只要成本能被收回,索道就能生存下去。而且索道也可以附带其他产业,如站旁的纪念品店、图片展览等,这些都可以解决部分索道职工的生活困境。
重庆跨江客运索道的明天将驶向何方?
一旦过江索道将观光游览变为重心,是否会步南山、缙云山索道的后尘?“他们是不一样的,南山、缙云山索道的停业早在预料之中———本来就不太陡峭的山,乘坐索道相反会破坏登山的乐趣,而且来游玩的人尤以本地居民为主。”韩渝辉表示过江索道不能成为历史,他坚持认为:“过江索道是重庆特有的风貌,它是重庆的名片,应该有着美好前景。”
可是,谁来为重庆索道重新写下浓墨重彩的那一笔呢?!
前一篇:成功需要积极的心态(共六则)
后一篇:百万负翁创办中国首个失败者联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