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江北嘴成为“中国嘴”
让朝天门成为中国的“屁股”?!
——与著名策划人王志纲先生商榷
因为商报记者的“胡乱报道”,我下午才在自己的博客了发了一通“贬言”,晚饭后刚拿起今天的重庆晚报,我忍不住又想乱发“贬言”,为啥?因为有“中国十大策划人之一”美誉的王志纲先生,在本月19日晚重庆市规划展览馆举办的沙龙上,建议“重庆要站在全新的高度,着手将江北嘴升级为‘中国嘴’。”更让人无法容忍的是,他居然认为重庆城市名片不是美女和火锅,应是“不到重庆,不识中国”!
这就让人很想不通了,因为在此之前,重庆市政府对江北嘴的长远规划是“力争把它打造成重庆的‘陆家嘴’,实现长江一线‘下有陆家嘴,上有江北嘴’的目标。然而,因为本月16日由你所在的工作室担纲的《长江三峡旅游开发总体策划》通过了重庆市政府的评审,重庆一下子就可以站在全新的高度,重新着手定位和将江北嘴升级为“中国嘴”了。
在此,笔者想斗胆问王先生一句:“如果将江北嘴塑造成为了‘中国嘴’,那么,我们素面朝天了上千年的‘朝天门’该摆在什么位置呢?”
正疑惑间,重庆本土策划人刘可打来电话表示了他的理解:“可能王先生的说法是想让‘朝天门’成为中国的“屁股”!
对此说法,笔者虽然不敢苟同,但也实在是想不出有比这更妥帖和形象的说法了。
你认为重庆的夜景、火锅、美女虽然很有特色,但它们都太“小”了,都是一些具体的东西。一张城市“名片”应站在全球化的背景下来打造,要思考国内外游客最希望看到的是什么。你认为重庆人最引以为自豪、最响亮的城市“名片”应该是“不到重庆,不识中国!”。
照此推断,因为重庆的夜景、火锅和美女等名片都太“小”了,那么,重庆的这些名片是不是就应该趁早换了呢?按你所言——“要站在全球化的背景下来打造,要思考国内外游客最希望看到的是什么”的说法,我再问王先生一句“你敢说你到重庆后没有觉得重庆火锅很‘立体’,很具有重庆人‘耿直’的个性吗?你敢说重庆的女孩子不漂亮吗?重庆的夜景不迷人吗?!”
重庆的夜景、火锅和美女虽然都太“小”了,但来自全国各地的游客却并没有因为它的小而忽视它的存在,相反,因为“小”得经典,“小”得让人记忆深处不忍忘记,所以,来过重庆的人反而会因此认为重庆的这些名片不是“小”的问题,而是日积月累后增值保值的问题。
对你所言的“重庆人最引以为自豪、最响亮的城市‘名片’应该是‘不到重庆,不识中国’!”的说法,我更是无法释怀——照你的说法,不到上海,也不识中国了?不到广州,也不识中国了?
老实说,为了夜景、火锅和美女这几张名片,重庆的各级政府这些年是很花费了一些时间和成本来推销的,如果因为你的这一句话而全面否定,我不知道以后来重庆旅游的人,他们到底想要看到些什么,想要收获些什么?如果照你的那个思路来为重庆重新定位和进行营销,重庆要付出的营销和推广成本与经济代价是不是太大了点?!
你借你新近出的一本名叫《找魂》的书,说重庆同样需要找“魂”,需要对巴文化、陪都文化、码头文化、峡江文化、火锅文化、美女文化等等丰富的内容进行梳理的说法我不反对,但我想提醒你的是:“除开以上‘文化’,重庆还有它难得的地域文化和地貌特性——山城、江城和雾城”。
你认为重庆的“魂”就是它“非常中国”,那么,广州上海北京天津等等城市,是不是也可以对外很自豪的宣称说“不到广州上海北京天津,就不识中国”呢?!
你认为江北嘴处于重庆两江交汇之地,在长江沿岸众多城市中,没有第二个城市有这样优越的地理位置;把江北嘴升级为“中国嘴”,是在新的全球背景下,展示一座城市的自信心和实力,改成“中国嘴”后,可能还会吸引更多的目光关注重庆,吸引更多的资金投资重庆。我同样想问一句:你在说这话的时候,有没有想到过朝天门?与其把一个需要重新打造和树立的江北嘴升级为“中国嘴”,为什么不可以把朝天门也纳入考虑之列呢?要知道,朝天门不管是内在形象还是外在名声,与“江北嘴”都是不可同日而语的呢!
你说重庆在推出城市“名片”时,应该有“不到重庆,不识中国”这样的高度和自信,我很感激你对重庆的看重和所寄予的厚望,但你说“重庆是转型中的中国的一个缩影,存在很多矛盾和困惑,正好是解读中国最好的范本。外国游客要了解中国,必须先到重庆”这个说法我就又犯晕了:"不说全国,单说和中国的其他几个直辖市相比较而言,重庆的历史地位能拔高到这个地步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