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滨路的高房价会不会降低江北区的区域竞争力?
最近,因为写了几篇关于北滨路高房价的文字,于是有博友仇恨等人留言问我:“北滨路的高房价会不会降低江北区的区域竞争力?”仇恨说他之所以提出这样的问题,是因为他认为随着城市经济发展,江北区同样国内很多沿海城市一样,也提出了要进行产业结构调整与产业升级的要求与计划,结果导致该区沿江不少劳动密集型企业纷纷离开,迁移至经济欠发达地区。他认为:“是目前经济发达的江北区,特别是滨江路持续高涨的房价将这些企业逼走的,严重降低了江北区的竞争力。”
对此观点,笔者不敢苟同。
北滨路沿线目前和之前有大量旧的住宅楼被拆迁,大量的中小企业和手工作坊被搬迁,反映出的其实是当时和当前情况下,该地存量住宅总体水平不高、企业投入与产出严重失衡。被拆迁的那些在原有福利住房政策体系下建设的众多低水平住房,虽然占据了江北区滨江资源的黄金地段,但以今天的标准衡量,连经济适用房的水平都达不到,与许多新建商品房更是不可同日而语。
一方面是脚下的土地价值飞速飙升,另一方面是当地居民改善居住条件的意愿日渐高涨,也就难怪这个区域每年建造大量新房的同时,有相当于新建房屋40%面积的老房子被拆掉。
对此答复,仇恨并不满意,于是又提出疑问:“被拆迁的大量住宅难道不能通过升级解决问题吗?”我以自己对那一片区的熟悉和了解给出的答案是“不能”。因为沿江那一片已经拆迁完毕的老式住宅楼受当初经济、技术水平限制,升级改造空间相当有限,投入产出比很难令人满意。少数楼房虽可改造,却也由于产权分散,组织操作困难而只能作罢。
对此答复,仇恨显现出很不满意状态,并说我是“关山坡卖布——鬼扯”。我只能告诉他:“通过拆迁实现城市房屋的升级除了无奈之举以外,当然还有利益驱使的原因。毕竟黄金地段的土地拆迁能够带来巨大的附加利益,企业趋之若骛、当地政府乐观其成也就不足为奇了。”
见仇恨同志依然云里雾里,我只得进一步开导他——实际上,该地块还有一类拆迁是完全必要的,那就是工业企业。由于该区域的快速发展,辖区的很多企业有一天突然发现自己已经处于城市的中心地带,污染和噪音都成了难以解决的问题。而且,如果能够利用脚下的土地换取企业升级换代急需的资金,当然不失为明智的选择。与此同时,还有一部分企业会发现所处的地块不再适合自己,办公租金、工人工资待遇等经营成本随着该地区的经济发展水涨船高,导致企业经营利润严重下滑。这些企业自己也会主动选择离开所在城市,迁移到其他地区去发展,这样的例证在这个城市早已不是什么新闻了。
因此,笔者认为,并非是北滨路的高房价等原因,使得江北区的地区域竞争力下降,导致了企业的外流,因为产业结构的调整是经济规律所致,当最初那批创业者前往江北选址设厂创办企业时,看中的就是临江这一便利的交通条件。而今经过二十多年的发展,该地区经济发展神速,沿江地区本身更是存在产业升级、经济转型的内在动力,而那些低附加值的生产企业为了降低生产成本,也需要寻求新的发展空间,劳动密集型企业从经济发达地区退出,转战经济欠发达地区是大势所趋。而且最先离开的多半是那些产品附加值最低、环境影响最大的企业。它们走后留下的空白将由新兴企业填补,进而促进了当地产业升级与经济转型。这就是经济规律,是无数次在其他新兴工业化国家重复发生的客观现实。地方政府应做的,就是引导与协助这个转型过程平稳、顺利地完成。
关注重庆房市怪象之七:被普通话攻陷的重庆
关注重庆房市怪象之六:北滨路的置业顾问妙语连珠
关注重庆房市怪象之五:北滨路的高房价会不会降低区
关注重庆房市怪象之四:外来房企革了重庆地产的命?
关注重庆房市怪象之三:忘掉北滨路的江景房
关注重庆房市怪象之二:操盘庄家先包装再倒手推高价
关注重庆房市怪象之一:不和谐广告成城市文文明灾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