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不能抹杀孩子的“臆想”情结(新浪亲子首页推荐25)

(2008-08-07 09:18:32)
标签:

优优

23个月

过家家

臆想

育儿

分类: 成长记录

    明明手里空空,却举着小手津津有味地在嘴边“装吃”,说道:“我吃蛋糕呢!”

    屋里连个蚊子都没有,却假装一挥手掌,紧握拳头,说道:“我抓住苍蝇了!”

    拿着空空的小车推来推去,一遍遍反复“工作”,说道:“我运货喽!”

    电话铃根本没响,却热热闹闹地自己接电话,“喂喂”个不停。。。

    等等等等。

    这些,都是优优从22个月开始的一系列“臆想”症状。

    在书中没看到过对这一行为的具体解释,也没从别的孩子那里了解到这一“症状”。不过,看到小家伙像模像样的好似过家家的“空对空”可爱表演,常常博得众人大笑。通常,优优此时会更来劲儿,给大家上演一出出戏。

 

    戏1:拍米老鼠睡觉

    睡觉前,优洗过澡光溜溜地在床上耍,看到米老鼠兰兰和粉粉在床上“躺”着,优过去,很家长的模样说:“我拍米老鼠睡觉。兰兰粉粉要睡觉了。”

    过了一分钟,我问:“兰兰粉粉睡着了吗?”

    优很关切地看了一眼,回答:“睡着了。”

 

    戏2:“分享”食物

    要说,自从优的自我意识开始萌牙以后,想从他的口中分享食物已经达不到百分之百成功了。心情好,或者东西多,再或者不是他最中意的,也许会分你一块。若是他的最爱,那对不起了,人家从来不说不给,而是婉转地告诉你:“优优吃没了!”

    可是,小家伙会用另一招讨好你。那就是用食指和拇指在空气中一捏,然后将小手放到你的手边,再一松手,告诉你:“给妈妈吃面包了!”此时,当妈的听到这话,哪还能管是不是吃的空气,乐颠颠地张嘴假装吃下去,还很满足地说句“谢谢,宝宝真乖”,优自然受到鼓舞一般,一遍一遍地将“面包”送到你的口中。

   

    戏3:搬运货物

    这应该属于过家家的范畴。优有一个积木小车,除了搭积木之外,优经常推着空车去送“货”。自己一玩就能好长时间。“呜呜呜”地推着车三个卧室一个客厅来回穿梭,一会儿说“运到北京”了,一会又说“货到了”、“下车了”,再满头大汗地回来“取货喽”,看得我们这些个大人都纳闷,这孩子的眼里,咋什么都能玩、啥都能玩得开心呢?

 

    戏4:炒菜做饭

    那盒彩泥是两星期前我给优买的。从买回来的当天起,优优每天把弄彩泥都会超过1小时。“捏捏”、“滚滚”、“切切”、“包饺子喽”、“做馒头喽”、“看我包饺子多好看!”、“我捏圣诞老人”、“我做面片”,这些话,都是小家伙边玩边说的,特别认真,谁也不忍破坏和打扰。看着什么都不像的一堆彩泥硬被优优说成是包子馒头面片,我们开心地点头赞美着:“可不是,优优捏得真好看。”优就更来了兴趣,跑到厨房拿来小锅就炒上“面”了。。。

 

    是啊,我们是大人,永远不能理解孩子的心。

    他照顾小玩偶,是爱心的体现;他捉“苍蝇”,是保护环境的自知;他与人“分享”食物,是体会赠予的快乐;他搬运货物,是男子汉力量的证明、工作的价值;他“炒菜做饭”是家庭观念的培养。他的“臆想”充满童趣,他的“臆想”创新创意,他在“臆想”中探索生活的规则、人际的沟通、工作的收获,在探索中不断进步和成长。

    如此看来,这样的“臆想”,还真的不能随意抹杀呢!

 

   PS:有什么比被新浪亲子博客的编辑们肯定更开心呢!又被推荐了,再此感谢!

不能抹杀孩子的“臆想”情结(新浪亲子首页推荐25)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