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议莎翁之一:莎士比亚是谁?

笔按:“傅议莎翁”专栏为《书屋》杂志刘文华兄所约,计划从第7期开始,每期两篇,每篇千字文。唯有三愿:写得好玩儿;中间不断顿儿;读者别撇嘴。
傅议莎翁之一
1.
今天,莎士比亚戏剧早已成为经典。除了英语,莎翁全集有近百种语言的译本,勇夺全球文学译本语种数量之冠。显然,对于这个结果,莎翁生前始料不及。
这位生于英格兰中部沃里克(Warwick)郡乡间小镇斯特拉福德(Stratford),早在距今402年前的1616年去世的英国戏剧诗人,他的诗剧——或干脆说,这位乡巴佬写的戏,——有那么合乎我们的胃口吗?或者,你能想象他只是一个乡巴佬吗?
他的名字太响了!恐怕随便逮住一个读过点儿书的人,叫他掰开手指头数出世界上“最伟大”的五位作家,或索性说一个有史以来最伟大的剧作家,估计好多人一掰手指就会随口飘出“莎士比亚”。
这不足为奇。可你能否说清,莎士比亚是谁?
他没留下任何日记,同时代也没谁为他写过传记,后人对这位享有“英国国家诗人”美誉的戏剧诗人知之甚少。
俗话说,知人论世,先来看看诗人的降生。
斯特拉福德镇的圣三一教堂,因埋葬莎士比亚成为英国最热门的教堂之一,每年有25万游客来这里,拜谒这位“埃文河畔的吟游诗人”(Bard
圣三一教堂记事簿是记录莎士比亚受洗和埋葬的唯一文献证据,受洗记录是拉丁文写的:1564年4月26日,约翰尼斯·莎士比亚之子(Guiemus
威尔出生时不会想到,当他成为一名剧作家之后,他的戏对英语的贡献极大。
按英格兰宗教习俗,婴儿出生后三到五天,要到教堂接受洗礼。换言之,诗人的受洗日期是“4月26日”,他的生日可能是21日、22日或23日。
何以非要把诗人的生日定在“4月23日”呢?不外这三个因素:第一,这一天是英格兰守护神圣乔治的纪念日(St.
如此一来,莎士比亚不仅生死同日,而且,可以让他的诗歌与他的国家结下姻缘。
从仅有的材料获知,威尔的父亲约翰•莎士比亚(John
威尔出生几周后,一场黑死病席卷斯特拉福德。他能活下来,足够幸运。
2.
俗话说从小看老,这意味着,一个人的童年几乎注定了他的未来成长。然而,时至今日,对于威尔如何度过童年,我们仍只能透过十分有限的资料来了解。
威尔的父亲,亨利街上的这位手套制造商,几乎没受过什么教育,识文断字的水准仅限于记账。不过,从威尔的母亲签名的娟秀字体可知,她的物品中至少有一支书写流畅的鹅毛笔。
假如非要从这对母子身上挖出一个关于文化基因的说法,也只能是,威尔成年之后闯荡伦敦写戏时,用的是鹅毛笔。
由于手套在中世纪已成为女性的流行商品和装饰品,经营手套,是稳赚不赔的买卖。女人和小孩儿的钱好赚,自古而然。
威尔家里有个手套作坊,他从小就熟悉怎么制作手套,手套在他脑子里留下挥之不去的印记。成年以后写戏,还不时在剧情中拿手套打比方,其中最有名、最精妙的一个比喻,莫过于《罗密欧与朱丽叶》第二幕第二场,当罗密欧在凯普莱特家后花园见自己一见倾心的朱丽叶在窗口出现,便由衷赞美她是“东方的太阳!”随后是一大段诗意独白,紧接着又以诗句抒发感慨:“她的眼睛把一片天空照得如此明亮,/
啥意思呢?罗密欧看到伏在窗前的朱丽叶那“托着面颊”的手戴着手套,而他只要“化作她的一只手套”,“那样我便可以抚摸她的面颊!”这是多么诗意迷人的浪漫!
威尔的传记材料不多,关于他父亲约翰的材料更少,我们只知道:
第一,经商赚钱之后的约翰,曾担任镇议会议员,还短期当过镇长(或称高级执行官)和治安官。
第二,除了做手套,约翰还买卖羊毛。关于羊毛的生意经,威尔记得很清楚,他在《冬天的故事》第四幕第二场透过剧中乡下人之口说:“让我算一算:每11只阉羊出28磅羊毛
第三,1570
为还债,约翰将部分家产做抵押。同时,为躲避债主,他不再参加英格兰国教(即安立甘宗,也称圣公会)的礼拜活动。当然,他这样做,更大的可能是,他是一名天主教徒。
除此之外,约翰向英格兰纹章院提出授予他一个盾形纹章的申请被驳回,并终因习惯性缺席区议会被从镇议会开除。
关于约翰和威尔这对父子,后世传记作者喜欢这样描述:人生走了背字儿的约翰,仍然“面带快乐”,一边在自家店里干活儿,一边与老婆生下更多儿子;正在家门口附近文法学校读书的威尔,凭借一己之力维持起家族的荣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