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些挑战:文学博物馆中的翻译
(2012-08-31 10:32:30)
标签:
杂谈 |
在国际博物馆界,语言与翻译的问题对所有博物馆,尤其文学博物馆的工作,是极其重要的。
语言的多样性既是一个现实,也是一个通常的、被国际所接受的目标。这种多样性妨碍着构成一个属于业界同仁的世界文化,而文学在这一多样性的进展中,是最重要的一个部分。【注一】为维护这种多样性,以及将作家的文学成就传递给使用自己母语的讲述者,或那些根本不懂这一语言的人,文学翻译必不可少。文学翻译是不同语言的文学之间的桥梁,在不同的语境下,由桥梁构成的两种文学似乎不同,但又可以互文。文学翻译可以被视为文化转换的媒介和作为接受的形式。翻译的角色无疑是多重的,在历史和不同的文化中,翻译实践又是有差异的。
因此,对于文学博物馆来说,翻译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领域。文学作品及其翻译是一枚硬币的两面。对于使用母语的讲述者来说,基于一种特殊语言的文学,是建构其文化认同的一个主要因素。它可以被视作文学博物馆通过“他们的”作家及其文学,为文化认同的建构或介入所做工作中的一项任务。【注二】在这种情形下,文学博物馆便可能将所有不使用源于这些文学作品语言的人排斥在外了。但显然,文学作品应被世界人民所理解,事实上,一些文学作品本身就是世界文学的组成部分。文学翻译及其他种类的翻译在文化交流中举足轻重。它们甚至能够影响到“当下正在接受的”语言文化,甚至那种接受着的语言本身。
文学博物馆是各个国家的,同时也是国际的。在国际层面上,翻译之于文学博物馆至关重要,或者说未来应该至为关键。翻译,为文学博物馆的工作打开了一个广阔的领域。
我将这个领域分为五个部分:
1,对作家来说重要是翻译的外文文本。【注三】(文学博物馆重视与否?)
2,作为翻译家的作家。(文学馆博物馆如何展现?)
3,作家的文学作品和书信翻译成其他语言。(这些被收集了吗?在展览或网站上有展示吗?展览中有对这些作品和书信译作的评论吗?)
4,作家们的译者。(文学博物馆是否关注?)
5,实际操作:博物馆为外国访问者提供的翻译文本。(何种语言?作家的文本如何?作家的信息如何?作家的创作目录如何?对征集项目的描述如何?语音导览如何?翻译工作由谁承担?翻译质量如何把握?外语导览如何?)
1,对作家来说重要的是翻译的外文文本。
然而,如果作家使用过一个被翻译成其母语的信息,我们也会收集原始文本吗?
这是个有趣的实例,即诗人在他自己的诗作中使用了外国的文本。鲁迅写于1925年的《希望》是其散文诗集《野草》中的一篇,在这首题为“希望”的散文诗里,鲁迅引用了匈牙利诗人裴多菲同题为“希望”的诗中的一个诗节。由此,一个匈牙利诗人的诗歌成为一篇中文作品的中心。这是翻译中一个特殊的例证,或许无论对于文学史家,研究比较文学的教授们,还是文学博物馆,也都会觉得十分有趣吧。
2,作为翻译家的作家。
3,作家的文学作品和书信翻译成其他语言。
4,作家们的译者。
这样的展览能够成为不同国家博物馆之间交流的基本内容。或者,在展览中讲述一个作家作品已历经了几个世纪的翻译史(当然,这也不是什么新点子)。
5,实际操作:博物馆为外国访问者提供的翻译文本。
结语
注一:在国际博协文学专业委员会的会议中,当我们论及不同语言的作家作品及其文学博物馆时,我们通常讲英语,对这些母语是不同语言的讲述者,对各个国家和博物馆来说,这显得尤为重要。
注二:当然,更为复杂的是,一些国家常常不止一种语言,不同的国家说着多种语言,洲际的不同就更不用说了。
注三:我谈论的是作家和文学博物馆,但我认为就翻译的一些方面而言,对作曲家和作曲家博物馆同样有意义。
注四:这样做的好处之一,是可以使文化交流,当然还有文化旅游业,获得提升和改进。
【此文为国际博物馆协会文学专业委员会(ICLM)主席罗瑟·乔丹先生在2010年中国上海召开的第22届国际大会文学专业委员会研讨会上的发言,原文为英文。此次大会的主题为“博物馆致力于社会和谐”,文学专业委员会研讨会的主题为“翻译之于文学博物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