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 |
听完他的演讲,我想以前对郭沫若不抱好感的朋友,或许会觉得自己在判断上过于简单或草率了。当然,不必急着下结论和判断。因为魏建兄是多视角、多侧面、多层次地分析了作为历史人物的郭沫若这样一个特殊而复杂的存在,所涉及到的是是非非是如此之复杂,也的确很难下判断。其实,不光对郭沫若,就日常生活中的我们每个人来说,又何尝不是如此呢?简言之,一个人之所以如此,一定有他/她之所以如此的理由。而遗憾的是,我们常常对导致这个之所以如此的可能错综复杂的原因,知之甚少,或干脆不得而知。这也是魏建兄提出要以科学的立场、态度、方法认识和评价历史人物的初衷。不知道不等于不存在。我们不能在不了解复杂原因和背景的情形下,仅凭表面材料或现象轻易做出是非判断。遗憾的是,我们往往在不经意间就这样做了,并且已经做成了习惯。
由郭沫若我想到,文人的创造力与政治涡流之间,始终呈现出一种无休止的类似猫与老鼠游戏的关系。他们始终萦怀这样一个难解的心结,面对命运选择,他觉得或许自己有某种可能性,结果选择以后,越走越远,越陷越深,不能自拔,而只能把是非交于身后的历史。
另外,也不单郭沫若,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许多作家,都有待于我们重新挖掘、认识与评价。理由很简单,我们所了解和研究出来的他/她,并不是他应该的样子。
魏建兄在演讲中多次强调这样一个观念,即我们要对一个独特个体生命充满尊重,我十分赞赏。事实上,现在社会上有许多出现的问题、发生的现象,都与此有关,即我们常常不懂得尊重别人,一切以私为最高利益。比如,有些媒体为利益驱动,就喜欢挖掘、炒做名人隐私,有些人甚至还不遗余力地使用文革式的手段,传闲言,造小谣,写匿名信,恶意搬弄是非。这是心智和精神上的病态。当然,也不难从中看出,不光郭沫若这样一个特殊而复杂的历史人物,其实我们每个人都是魔鬼与天使纠结在一起的矛盾复合体。
希望我们每个人都能尊重别人的尊严,这样,我们或许也更容易活出自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