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陆天明呼唤文学的二次回归

(2007-05-08 13:40:59)
 
    其实,陆天明的经历并不算复杂,生在昆明,长在上海,曾在安徽农村当过农民、小学教师,在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当过农工、农场武装连代理指导员、场机关干部;后来,长期供职于中央电视台电视剧制作中心。近年来,因连续创作了《苍天在上》、《大雪无痕》、《省委书记》和《高纬度战栗》,被誉为“反腐作家”。遥想当时,陆天明自己编剧的《苍天在上》在中央电视台播出时,创造了39%的高收视率,接近《新闻联播》。但他在小说创作中所体验经历的酸甜苦辣咸五味,读者怕是不大容易感同身受。再观当下的文学生态,又总让他感到充满了危机,于是,他提出新时期以来的文学需要第二次回归。
    陆天明讲《当下文学的危机及其出路——由我的创作谈起》,一开始就提出一个设问,谈文学的危机和出路是不是有点儿耸人听闻?
    也许还会有人问,你陆天明就有资格谈文学的出路吗?作为陆天明个人,对当下的文学危机及其出路提出思考,并带给我们思考,有何不可呢?
    陆天明认为文学目前被边缘化有两方面的原因,一是外在的,包括市场经济、电视的冲击等,二是内在的,即文学自身的确出现了危机。所以,当代始终没能产生与时代相匹配的作家群和伟大作品,而当下文学也几乎没有能很好地反映这二三十年来社会的巨大变革。
    我能明显感到他的忧思意识,他没有因自己的书好卖,改编的电视连续剧有高收视率和高额版税而高枕无忧。他忧思着当下的文学生态。而有许多作家却在回避现实,其文学正变得越来越个人化,而非艺术的个性化。没有艺术个性的文学,势必苍白。这从当前小说数量的惊人亦不难看出,2006年出版的长篇小说达到一千多部。但数量的繁荣并不能代表文学的真正繁荣。
    陆天明还提及到久未有人提的话题,即作为作家是否要有并担当起社会和时代的责任感、使命感。作家要有自我,但他更要以艺术的创造参与推动社会的进步。当文学成为社会前进脚迹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时,才有可能产生大师和大师级的作品。
    不能否认,有些聪明的作家,确能非常轻易地去摹仿并学来外国一些大作家的叙事技巧、叙事结构,有一个时期,连眼高的读者都能对某些作家的小说开头像外国的某某,一照面儿就可以看出来。但我们是否能学得来人家作品中所体现出来的它所代表的那个民族的声音。这同时说明我们的作家是多么缺乏艺术的原创力。
    陆天明深有感触地说,一个作家,一旦脱离了民族、时代和人民,就会枯竭。他还现身说法,坦承他自己曾狂热、狂妄甚至极左过。他来自底层,在新疆12年,是经过了多年的写作摸索,不惜一切代价才找到了独立思考的文学的自我,实现了文学的第一次回归。那他所说文学的出路在哪里呢?把纯文学与“大众”文学切实结合起来,作品能得到时代的认可,或许是中国文学的未来希望所在。换言之,当下文学需要转化,要把作家的个人小我,与国家、民族的命运结合起来。任何事,都需要努力去做。努力了,才会有可能。中国作家,中国文学,需要努力!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