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对比

(2015-09-25 11:19:58)
标签:

情感

教育

品德

生活

社会

分类: 工作计划总结

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对比

项目

品德与生活

品德与社会

课程性质

品德与生活课程是一门以小学低年级儿童的生活为基础,以培养具有良好品德和行为习惯、乐于探究、热爱生活的儿童为目标的活动型综合课程。

品德与社会课程是一门在小学中高年级开设以学生生活为基础,以学生良好品德的形成为核心,促进学生社会性发展的综合课程。

课程基本特征

1. 生活性;2.活动性;3. 综合性;4.开放性

1.综合性;2.实践性;3.开放性

课程核心

引导儿童热爱生活、学会关心、积极探究是课程的核心

帮助学生参与社会、学会做人是课程的核心。

课程基本理念

1.       引导儿童热爱生活、学会关心、积极探究是课程的核心。

2.       珍视童年生活的价值,尊重儿童的权利。

3.       道德存在于儿童的生活中,德育离不开儿童的生活。

4.       让教与学植根于儿童的生活。

1.       帮助学生参与社会、学会做人是课程的核心。

2.       学生的生活及其社会化需求是课程的基础。

3.       提高德育的实效性是课程的追求。

课程设计思路

品德与生活课程以儿童的生活为基础,用三条轴线,四个方面构成了课程的基本框架。

三条轴线:儿童与自我、儿童与社会、儿童与自然。

四个方面:健康、安全的生活;愉快、积极地生活;负责任、有爱心的生活;动手动脑、有创意的生活。

一条主线、点面结合、综合交叉、螺旋上升。“一条主线”即以学生的生活发展为主线;“点面结合”中的“点”是社会生活的几个主要因素,“面”是学生逐步扩展的生活领域,在面上选点,组织教学内容;“综合交叉、螺旋上升”是指在每一个生活领域所包含的社会要素是综合的,在不同的年段层次不同,螺旋上升。

课程目标

品德与生活课程旨在培养具有良好品德和行为习惯、乐于探究、热爱生活的儿童。

本课程引导和帮助儿童达到以下四个方面的目标:1.情感与态度;2.行为与习惯;3.知识与技能;4.过程与方法。

品德与社会课程旨在培养学生良好品德,促进学生社会性发展,为学生认识社会、参与社会、适应社会,成为具有爱心、责任心、良好行为习惯和个性品质的公民奠定基础。

本课程引导和帮助学生达到以下三个方面的目标:1.情感、态度、价值观;2.能力与方法;3.知识。

课程内容

1.健康、安全的生活;2.愉快、积极地生活;3.负责任、有爱心的生活;4.动手动脑、有创意的生活。

1.我的健康成长;2.我的家庭生活;3.我们的学校生活;4.我们的社区生活;5.我们的国家;6.我们共同的世界。

教学活动方式

观察、调查、讨论、交流、种植、饲养、制作

阅读、讨论、辩论、参观、调查、访问、游戏、角色扮演、模拟活动、两难问题辨析、撰写报告书、制作图表

要重视:体验学习、探究学习、问题解决学习、小组学习

评价目的

激励每个儿童的发展。促进每个儿童的品德发展和生活能力的提升。

积极促进每个学生的发展,全面了解和掌握学生的道德和社会认识、判断、行为,以及发现和解决问题方面的能力,以帮助教师改进教学,提高教学实效性,保证课程目标的实现。

评价的方式方法

质性评价为主,量化评价为辅。

评价的主要方法有:观察、访谈、问卷、成长资料袋评价、作品分析等

倡导多主体,开放性评价。

评价的主要方法有:观察记录、描述性评语、达成水平评价、作品评价、学生自评和互评。

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1.充分利用教科书;2.充分利用来自于儿童的资源;3.充分利用学校、家庭、社区的资源。(1)充分挖掘校内资源;(2)因地制宜的利用学校环境资源;(3)挖掘图书资源、媒体资源;(4)利用网络资源

1.有效整合和利用校内资源;

2.因地制宜利用社区环境资源;

3.合理利用和挖掘多种社会资源。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