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全镇小学数学作业展评小结

(2012-06-21 16:03:04)
标签:

数学

作业

设计

展评

小结

教育

分类: 抚琴为知音

全镇小学数学作业展评小结

数学作业是课堂教学的复习与巩固,也是课堂教学的延续和补充,是学生学习数学、发展思维的一项经常性的实践活动,也是检验学生独立完成学习任务的主要形式。6月19日,教导处组织全镇各小学各年级进行了语、数、英作业展评。

全县作业改革以来,我们学校的作业尤其是数学作业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作业的布置不再单纯依赖教科书、练习册。也不仅仅只有一本演草簿,而是又设立了实用性、高效性、层次性更强的活页作业、快乐作业;创新性、实践性、趣味性、探究性、自主性更足的各种特色作业,如:具有浓烈自主学习意味的“前置性作业”和“我的作业我做主”,合作探究充足的“数学小课题研究”,带有总结性质的“单元反思”和“数学报”,操作性质的“图形的拼组”等等。

虽然有了可喜的变化,但也存在很多的问题。在作业设计方面,依然有部分教师过多地依赖教科书,翻抄书本习题的多,创新综合的少;作业设计不科学,不仅加重了学生的课业负担,而且制约了学习的灵活性,扼杀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不少教师一直以来都把布置作业、批发作业的最终目的看作完成教学任务、应付常规业务检查乃至为考试服务;单纯计算的题目多,而发挥学生主动创造才能的少,内容乏味重复,且与学生生活严重脱节; 要求独立完成的题目多,关注合作互动的题目少。

2009年在全县作业改革会议上,教研室王老师指出的问题依然存在:

从关注的角度看,作业的布置以教师为中心。

传统的课程观认为课程是知识,因而教师是知识的传授者,教师是中心,学生是知识的接受者。从教师的角度来说,教师在布置作业的时候,不考虑学生,教师讲什么内容就留什么作业。久而久之就形成了一个定式,作业要“整齐化一”,强调统一格式,强调统一量,强调统一答案,强调批改统一。这样从形式上看“规范”,从学生的工作时间上看“合理”,从质量的角度来说“显著”,从教师的工作量上看“减负”,从教学管理的角度上看易“考核”。而这些恰恰反映出传统课程观的弊端,忽视学生个体心智的不均衡性,忽视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忽视学生的创造性,忽视学生的情感体验,反映出作业的单一、枯燥。

从作业评价上看,作业的评价主体单一。

评价学生的学习应当主体多元,方式多样,内容多维。传统的课程观认为作业的评价就是教师一个人说了算,教师就是权威,主体单一。这样一来,一方面势必造成评价不完整、不全面,给学生的心理压力也很大。另一方面,教师的工作量也随之增加,评价的准确度降低。学生视教师为权威,因此教师给学生的评价,使学生感到沉重、压抑,影响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和终身发展。

在参加全县作业改革会议时,认为小学数学的作业设计应遵循以下一些原则。

1.针对性原则:小学的数学作业既要面向全体学生,又要面向每一个学生个体。要针对每个学生的实际情况,要针对学生学习过程中所遇到的具体问题,要针对每个学生的可持续发展。

2.实效性原则:学习本身是有目的的,是为达到目标而付诸实施的过程。因此,学习数学是为了解决生活实际问题,是为了训练学生思维,为了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而不是为了教而学。真正实现学生终身学习和可持续发展,提高学生的素质和能力,才是我们的目的所在。

3.实践性原则:基础教育中的数学不是高层次的理论数学,而是着重生活需要的大众数学。学生学习数学这门课程要与社会生活实践紧密结合,将学习付诸实践,在实践中学习,在实践中应用,在实践中提高,在实践中发展。因此,小学的数学作业要结合学生的生活,要调动他们的各种感官协同参与,要强调实践,强调应用数学思想方法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4.发展性原则:小学阶段是孩子们生活、成长、学习的基础阶段。因此,在小学阶段的数学学习,要考虑他们的未来和发展,要为他们将来的学习奠定基础,要为他们未来的生活奠定基础,要为他们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5.多样性原则:小学阶段的孩子们正处于们身心发展阶段,无论生理还是心理的发展,都有着自身发展的规律。由于学生心理的不成熟,就容易导致注意力不集中,兴趣容易迁移。因此,针对这些特点,在设计小学数学作业时,要考虑孩子们的兴趣与需要,要灵活多样,避免单一、枯燥。

以上这些原则,主要是针对作业本和活页作业、快乐作业的设计而言的。不管是作业本、活页作业、快乐作业还是特色作业,我觉得除了上述原则外,还要遵循以下原则。

1.趣味性原则:以调节学习的心情。在小学生的眼里,那些新颖、生动、灵活多变的事物往往更容易引起的兴趣,促使他们的思维始终处于积极状态,产生强烈的求知欲,使其进入最佳学习状态。设计作业时,从学生的年龄特征、生活经验生活情境与童话世界出发,选择学生熟悉的、感兴趣的事物穿插在数学作业之中,设计具有童趣和亲近性的作业,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与动机,具有事半功倍的效果,能使学生成为一个学习的好学者。

2.探究性原则:以开拓创新的空间。学生完成数学作业也是一种数学学习活动,而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而是要靠学生的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来完成,这样学生才能对数学知识、技能和数学思想真正理解和掌握,才能从多渠道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为此,在作业设计时,要根据教学的内容、生活实际以及学生已具有的数学活动经验,设计一些以学生主动探索、实验、思考与合作为主的探索性作业,使学生成为一个问题发探索者。探究性的作业除了狭义上的“探究性作业”外,还应该包括“观察性作业”和“调查性作业”,但除了小课题研究,此类作业还很欠缺,只是有几次综合实践性质的应付性作业。

3.层次性原则:以体现个体的差异。在作业设计时,不能“一刀切”,应该从学生的实际出发,针对一些学生“吃不饱”,一些学生“不够吃”的现象设计层次性的作业,为任何一个学生创设练习、提高、发展的环境,使每个学生成为学习的成功者。

4.自主性原则,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动者。自主性作业能给学生提供独立思考和实践操作的机会,让学生用自己擅长的表现方式把自己的学习体验与认识呈现出来,为发展学生的创造才能奠定了基础。在作业的设计中要提供给学生自主参与探索,主动获取知识,分析运用知识的机会,尽可能让学生对自己的作业进行自我设计,自我控制,自我解答,让学生真正成为一个学习的主动者,探索者和成功者。如:“我的作业我设计”和“前置性作业”,是作业的自我设计和自我完成。

在以后的教学设计当中,我校还需遵循上述原则,加大改革力度。始终把作业有效作为设计的中心思想,避免作业应付思想,不拘于形式,不追求数量。

借鉴引用:

教研室王斌老师. 《对全县小学数学作业改革的几点思考与建议》

教研室王斌老师. 《“让作业有效”小学数学作业改革的意义》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