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作业有效”小学数学作业改革的意义:
(2009-04-23 16:11:01)
标签:
教育小学数学作业布置有效教学 |
分类: 优秀论文 |
“让作业有效”小学数学作业改革的意义:
我县今年的教学工作的中心是“有效教学”,包括有效教学管理、高效课堂、有效作业等内容。
一、关于数学作业
作业布置是数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学生学习数学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是学生把知识用于实际的初步实践,更是教师了解学生和检查教学效果的一个窗口。数学作业作业内容、作业形式、作业量、作业批改等的不同,会直接影响学生学习数学的效果。一项设计精巧的作业,可以与课堂教学紧密配合,不断促进学生思维、智力、兴趣、意志等方面的健康发展,同时也能查漏补缺。学生完成数学作业的过程是一个促进学习内容“理解-内化”的过程,也是一个“巩固-掌握”的过程,还是一个“拓展-应用”的过程。此外,对于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以及创新能力,发展学生智力,同样意义匪浅。因此设计水平较高的作业是发挥作业诸多功能的前提,也是教师必备的基本功之一。
作业作为帮助学生巩固和消化所学知识,并转化为技能技巧的重要环节,其重要性不容忽视。然而在实际数学教学中,作业布置的现状却并不容人乐观。
总体说来,不少教师一直以来都把布置作业、批发作业的最终目的看作完成教学任务、应付常规业务检查乃至为考试服务,其中夹杂了不少重复性的作业,以及用于填充时间的作业,使得学生对作业产生了厌烦情绪,认为作业是无可奈何的负担。
(一)从作业内容上看,有以下三多三少现象。
1.翻抄书本习题的多,创新综合的少。学生多被动完成,不求甚解,不求深解。作业的布置以教材为中心。传统的课程观认为课程就是教材,教材又是知识的载体,因而教材是中心,教师要熟悉教材、教参、教学大纲、教学计划。传统的作业观是教师所布置的作业不能脱离教材,不能超出教学大纲,不能离开教学参考书。作业内容要紧紧围绕教材的重点、难点布置,这里的重点和难点不是针对学生个体而言,而是针对教材内容来说。这样一来对于学习困难的学生,基础性的问题解决不透,难点问题解决不了,所谓的“吃不了”。而对于学习基础好的学生来说却又增加了许多重复性作业,占用了许多时间,影响他们的个性发展,所谓的“吃不饱”。于是不同类型的学生及他们的家长,都提出同一问题“课业负担过重”,反映出作业的呆板、教条。
2.单纯计算的题目多,而发挥学生主动创造才能的少。内容乏味重复,且与学生生活严重脱节;这样的作业容易布置,学生也容易完成,作业本上的呈现也比较整齐划一,因为答案标准也统一,所以教师也容易批阅。于是这类作业成为教师布置的首选。
3.要求独立完成的题目多,关注合作互动的题目少。忽视学生的合作交流的需要,使部分学困生对作业产生恐惧心理。学生这些不正常的作业心理将直接影响到完成作业的质量和效果。
(二)从关注的角度看,作业的布置以教师为中心。
(三)从作业评价上看,作业的评价主体单一。
评价学生的学习应当主体多元,方式多样,内容多维。传统的课程观认为作业的评价就是教师一个人说了算,教师就是权威,主体单一。这样一来,一方面势必造成评价不完整、不全面,给学生的心理压力也很大。另一方面,教师的工作量也随之增加,评价的准确度降低。学生视教师为权威,因此教师给学生的评价,使学生感到沉重、压抑,影响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和终身发展。
随着时代的发展,这些弊端越来越制约着学生发展。究其深层原因,还是源自陈旧的教学观、质量观、学生观。一些教师仍抱着“以师为中心”,“以教材为中心”,“以考试为宗旨”的旧有观念,却忽视了充分调动起学生在学习中的主动性、创造性,让他们成为学习的主人。没有重视教学中建立平等合作的师生关系。
这次作业改革研讨会,主要从作业设计和作业评价两个层面进行研究,来探讨如何将这两个方面进行科学规划,有机结合,充分发挥出作业的高效价值。在这个领域,洪凝小学、实验小学、职工小学进行了积极有效的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