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学科一年级下册教学计划
(2009-03-04 13:59:27)
标签:
考研教育减法教学计划课时 |
分类: 他山之石 |
小学数学学科第二册教学计划
项目 |
主要内容 |
修改意 见 |
全 册 教 材 分 析 |
本单元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位置,20以内的退位减法,图形的拼组,100以内数的认识,认识人民币,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认识时间,找规律,统计,数学实践活动。 这册教材的重点教学内容是:100以内数的认识,20以内的退位减法和100以内加减法口算。 在数的认数范围方面,把范围扩大到100,使学生学会初步理解数位的的概念,学会100以内数的读法和写法,弄清100以内数的组成和大小,会用这些数进行交流和表达,形成初步的数感。 在几何方面,安排了关于位置与图形的拼组的教学内容设计了丰富多样的探索性操作活动,让学生体验空间方位和所学图形之间的关系,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在量的认识方面,教材安排了认识人民币,认识时间。 找规律,统计是两部分新的教学内容。课后安排了两个数学实践活动。 |
|
总 体 教 学 目 标 |
1.认识计数单位“一”和“十”,初步理解个位、十位上的数表示的意义,能够熟练地数100以内的数,会读写100以内的数,掌握100以内的数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掌握100以内数的顺序,会比较100以内数的大小。会用100以内的数表示日常生活中的事物,并会进行简单的估计和交流。 2.能够比较熟练地计算20以内的退位减法,会计算100以内两位数加、减一位数和整数,经历与他人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会用加、减法计算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3.经历从生活中发现并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4.会用上、下、前、后、左、右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长方形、正方形边的特征,初步感知所学的图形之间的关系。 5.认识人民币单位元、角、分,知道1元=10角,1角=10分;知道爱护人民币。 6.会读、写几时几分,知道1时=60分,知道珍惜时间。 7.会探索给定图形或数的排列的简单规律,初步形成发现和欣赏数学美的意识。 8.初步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分析的过程,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整理数据,初步认识条形统计图和统计表,能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 9.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10.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11.通过实践活动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
|
基 本 教 学 措 施 |
1、从学生的年龄特点出发,多采取游戏式的教学,引导学生乐于参与数学学习活动。 2、在课堂教学中,注意多一些有利于孩子理解的问题,而不是一味的难、广。 3、布置一些比较有趣的作业,比如动手的作业,少一些呆板的练习。 4、加强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联系,适当教给家长一些正确的指导孩子学习的方法。 5、关注两头。一是学习困难的学生,及时跟踪,及时补缺补漏,切实达到教学目标。一是优秀的学生,要提供更多的思维训练材料,让他们吃饱,激发热爱数学、钻研数学的兴趣。 6、提出具体的要求,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倾听习惯、交流习惯。加强口头表达能力的训练。 |
|
四、教学进度安排
单 |
教参建议课时数 |
计划 课时数 |
周 |
备注 |
一、位置 |
4 |
5 |
1 |
|
二、20以内的退位减法 |
12 |
15 |
3--5 |
|
三、图形的拼组 |
2 |
3 |
6 |
|
四、100以内数的认识 |
8 |
10 |
7-8 |
|
五、人民币的认识 |
4 |
6 |
9 |
|
六、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 |
15 |
19 |
10--14 |
五一长假一周 |
七、认识时间 |
3 |
4 |
15 |
|
八、找规律 |
4 |
5 |
16 |
|
九、统计 |
3 |
4 |
17 |
|
十、总复习 |
5 |
8 |
17-18 |
|
合 |
60 |
80 |
18 |
|
小学数学学科二册第一单元教学计划
项目 |
主要内容 |
修改意见 |
教材分析 |
儿童在日常生活中并通过前面的学习,对上、下,前后,左右等方位已积累了一些感性认识,但不一定能准确地加以判断,因此,本单元进行集中教学。帮助儿童学会区分上下,前后,左右,在此基础上再学习从两个维度来确定物体的位置。如某个同学在第几组第几个。 |
|
教学目标 |
1、通过直观演示和动手操作,使学生认识上下,前后,左右的基本含义,初步感受它们的相对性。 2、使学生会用上下,前后,左右来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 3、使学生能够在具体情景中,根据行列确定物体的位置。 |
|
教学建议 |
1、注意培养学生的观察兴趣。 2、应充分运用教材的资源。 3、应倡导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 4、应全面了解学生的认知能力,渗透品德教育。 |
|
教时分配 |
4课时 |
|
小学数学学科二册第二单元教学计划
项目 |
主要内容 |
修改意见 |
教材分析 |
本单元的教学内容主要有两个:一个是十几减几需要退位的减法,简称“20以内退位减法”;二是用“20以内退位减法”和以前学过的进位加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即“用数学”。 |
|
教学目标 |
1、使学生经历与他人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能够比较熟练地口算20以内退位减法。 2、使学生初步学会用加法和减法解决简单的问题。 |
|
教学建议 |
1、重视引导学生在具体的情景中学习数学知识。 2、引导学生动手操作,开展多种形式的教学活动,学习知识。 3、处理好算法多样化的教学。 4、采取灵活、有趣的方法提高计算练习的效果。 5、引导学生把所学知识用到生活中去,解决身边的数学问题。 |
|
教时分配 |
例1---------------------------------------------3课时 例2---------------------------------------------4课时 例3---------------------------------------------2课时 整理与复习--------------------------------------3课时 |
|
小学数学学科二册第三单元教学计划
项目 |
主要内容 |
修改意见 |
教材分析 |
本单元内容是在上学期学习了“认识物体和图形”的基础上教学的,通过上学期的学习学生已经能够区分所学的平面图形和立体图形,这里主要是通过一些操作活动,让学生初步体会平面图形的一些特征,并感知平面和立体图形之间的关系。 |
|
教学目标 |
1、通过操作活动,使学生体会所学平面图形的特征,并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 2、通过观察,操作,使学生初步感知所学图形之间的关系。 |
|
教学建议 |
1、可以让学生按要求折一折来体会,也可以让学生自己体会。 2、在做的过程中,让学生可以边做边说一说,以突出平面图形的特征和关系。 |
|
教时分配 |
2课时 |
|
小学数学学科二册第四单元教学计划
项目 |
主要内容 |
修改意见 |
教材分析 |
|
|
教学目标 |
1、使学生能够正确地数出100以内的物体的个数,知道这些数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掌握100以内数的顺序,会比较大小 2、使学生知道个位的十位的意义,能够正确地、熟练地读写100以内的数,会计算整十数加一位数和相应的减法。 3、让学生感受100以内数的意义,会用100以内数表示生活中的物体。 |
|
教学建议 |
1、加强学生的实践活动。突出基本原理的教学。 2、继续重视培养学生的数感。 3、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情感、态度的健康发展。 |
|
教时分配 |
数数和数的组成-------------------------------2课时 读数和写数-----------------------------------2课时 数的顺序------------------------------------3课时 整十数加一位数和相应的减法------------------1课时 摆一摆,想一想------------------------------1课时 |
|
小学数学学科二册第五单元教学计划
项目 |
主要内容 |
修改意见 |
教材分析 |
本单元教材的内容是:认识人民币的单位元、角、分和它们的十进关系,认识各种面值的人民币,能看懂物品的单价,会进行简单的计算 |
|
教学目标 |
1、使学生认识人民币的单位元、角、分,知道1元=10角,1 角=10分。 2、使学生认识各种面值的人民币,并会进行简单的计算。 3、通过购物活动,使学生初步体会人民币在社会生活、商品交换中的功能和作用,并知道爱护人民币。 |
|
教学建议 |
1、为学生提供本单元学习用的模拟钱币。 2、设计好学生的实践活动。 3、关于物品单价的教学,不必要向学生介绍小数的有关概念。 |
|
教时分配 |
认识人民币--------------------2课时 简单的计算--------------------2课时 |
|
小学数学学科二册第六单元教学计划
项目 |
主要内容 |
修改意见 |
教材分析 |
本单元教材是在学生基本掌握了100以内数的读法和写法以及数的组成,整十数加一位数和相应的减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这一单元的主要内容有:口算整十数加、减整十数;口算两位数加、减一位和整十数;用加法和减法解决简单的问题。另外还有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运算式题。 |
|
教学目标 |
1、使学生会口算100以内整十数加、减整十数和两位数加、减一位数和整十数。 2、使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
|
教学建议 |
1、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学习计算,培养学习兴趣和计算意识。2、引导学生独立思考与合作交流。 3、组织好练习,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 4、加强学困生的课下辅导。 |
|
教时分配 |
整十数加、减整十数-------------3课时 两位数加一位数和整十数-------------4课时 两位数减一位数和整十数---------------6课时 整理和复习----------------------2课时 |
|
小学数学学科二册第七单元教学计划
项目 |
主要内容 |
修改意见 |
教材分析 |
本单元教材是在一年级上册认识钟表的基础上,进一步认识时间,同时为以后学习时、分、秒的认识及相关计算打下基础。本单元教材主要教学认识几时几分。 |
|
教学目标 |
1、使学生会读、写几时几分。 2、使学生知道1时=60分。 3、培养学生珍惜时间的意识和习惯。 |
|
教学建议 |
对低年级学生来说,时间是很抽象的概念,很不容易被理解。教学时要尽可能地联系生活实际,使用钟表模型等学具,让学生在实际观察和操作中掌握概念和知识。 |
|
教时分配 |
1课时 |
|
小学数学学科二册八单元教学计划
项目 |
主要内容 |
修改意见 |
教材分析 |
“探索规律”是数学课程标准中“数与代数”领域内容的一部分,在第一学期和第二学期都规定了这部分内容。传统教材中没有单独编排数字和图形的排列规律,只是在练习中有少量的习题,有关探索规律的内容是新编实验教材新增设的内容之一,也是数学课程教材改革的一个新变化。 |
|
教学目标 |
1、使学生通过观察、实验、猜测、推理等活动发现图形和数字简单的排列规律。 2、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推理能力。 3、培养学生发现和欣赏数学美的意识。 |
|
教学建议 |
1、本单元用2课时教学。 2、多引导学生观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具体说一说每一幅图的内容,并写出相应的时间。 3、还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独立完成。 |
|
教时分配 |
4课时 |
|
小学数学学科二册第九单元教学计划
项目 |
主要内容 |
修改意见 |
教材分析 |
统计是数学课程标准规定的四个领域之一,它在日常生活中、生产和科研中有着很广泛的应用。统计的思想方法是数学的一个重要的思想方法。数学课程标准更加重视学生对数据统计过程的体验,学习一些简单的收集、整理和描述数据的方法,认识统计的作用和意义。 |
|
教学目标 |
1、使学生初步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整理数据。 2、使学生初步认识条形统计图和简单的统计表,能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 |
|
教学建议 |
统计初步知识内容不算很难,但有时比较繁琐,需要同学之间进行合作。所以这部分内容的教学可以多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进行教学,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还要注意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注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发挥主体作用。 |
|
教时分配 |
3课时 |
|
小学数学学二册第十单元教学计划
项目 |
主要内容 |
修改意见 |
教材分析 |
本单元的复习包括本册所学的主要内容。复习共分为六部分:100以内的数,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元、角、分,几时几分,位置与图形,统计。本册第八单元“找规律”的内容属于扩展学生数学思维的,只要学生了解就可以了,因此,在总复习中没有单独安排相应内容的复习。 |
|
教学目标 |
通过复习,使学生获得的知识更加巩固,计算能力更加提高,能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全面达到本学期规定的教学目标。 |
|
教学建议 |
1、复习前,应根据学生平时学习的情况,制订适合本班实际的复习计划,以使复习更有针对性。 2、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在教师的引导下,采取小组合作、讨论、交流的方式,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3、既要全面复习,又要突出重点。 |
|
教时分配 |
总复习---------------------------5课时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