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课本
新阅读
文/邓康延
图选自《新撰国文教科书》(第五册)
前年我去腾冲拍摄远征军纪录片,于当年玉碎之城的旧市场,偶然发现几册泛黄的民国年间的小学课本——“共和国教科书”,是商务印书馆印制的“新国文”及“新修身”。其中一本末尾注明“中华民国元年六月初版,十一年三月一四一七版”,另一本扉页上印着“福建长乐凤谦、浙江山阴蔡元培、浙江海盐张元济校订”。这几册课本垂垂老矣,多少战火流离,飘零沉淀后,翻开来依然是民国童年时的明亮俊明。
那是文字和教育的一次浩荡北伐,于清末民初的文言八股之间,让清风骤起于萍末。故国疆土,从此被新语时声所覆盖。
伟人见末节,大师编小书。蔡元培、张元济等半世纪俯身耕耘其间,如今回溯反思,不知羞煞了多少威猛而空洞的主义和宣言。
第三课
天然之美
郑氏姊妹性情不同,姊喜洁,谓清洁为美;妹喜妆,谓妆饰为美;二人争论不决,乃问于母,母曰:“清洁乃天然之美且有益于卫生。妆饰为人工之美,复近奢侈,吾以清洁为佳。”
http://img.blog.163.com/photo/KxLJ-blIAavOZRdW6so5sg==/2002694459296972042.jpg
审美,看似目之所及,实为心之所感。审美观何尝不是世界观?
山不削青,河不堵流,是为自然。
那是大地母亲的寄语:清洁为天然之美,且有益于卫生;妆饰为人工之美,复近奢侈。
今朝的大小校园多将那粗生拙长的繁枝茂叶的修剪成尺直月圆的植被风景,更有将其修剪成欢迎标语和时令口号,让草木萎缩复猥琐。
人与城乡,浓妆艳抹多了,奢侈就成风了。当美变了,审美变了,审美观乃到世界观也就变了。
此刻,城市或乡间的新郑氏姐妹们,还能不能于水管或井台用脸盆接一盆干净的水,映出素颜和青天?
第四课
骄矜之藤
李生家富,性骄。先生谓之曰:“汝闻藤之故事乎?藤生树旁,攀缘树枝,高及一丈,俯视地上野花,露骄矜色。未几,樵夫砍树,树倒而藤亦仆矣。汝何鉴诸?”
http://img.blog.163.com/photo/uSWeJeF4Nd98VHsFzFR38A==/2002694459296972043.jpg
先生不以学子家富谋福利,只以世间规律警醒,此为教育和教育家。
近百年后,富豪飙车撞人之子弟,政委冒名上学之女儿,县官聚众虐人之千金,想必少时不曾读过此课。即便读过,可能也不屑于认同。在金钱、权势能够摆平一切的课堂内外,藤与树不过是一段柴火。先生若知之,定当糊涂。
在一个很聪明、很功利、很讲门道的社会里,教育是个傻子。
第二十六课
好头之张儿
张儿性暴,好与人斗。师戒之而不能改。一日,师与之观斗蟋蟀。两雄既遇,各不相让。竭力搏斗,其一败而后已。然败者死,而胜者亦伤。张儿感悟,自此不复好斗矣。
http://img.blog.163.com/photo/_p2ItV_g2ZqJhjTpeLne0g==/2002694459296972045.jpg
先生的办法是让蟋蟀当先生,张儿的省悟是视蟋蟀为自己。
历代渴求万寿无疆、龙威无疆的帝王们,外驱内头,无法无天,多以众生为蟋蟀,却没想到,在更大的天穹下,他也只是另一只蟋蟀,“败者死,胜者也伤”。
所有的利齿都咬不破世间的规律,这一点也颠扑不破。
第三十六课
冬日白菜诗
浓霜打白菜,霜威空自严。不教菜身死,翻教菜心甜。
玉根翡翠叶,新自园中摘。不问味如何,先已爱其色。
第三十七课
腌白菜
母亲取白菜,以盐腌之,置缸中,谓我曰:“汝喜食咸菜乎?此菜隔十数日,即变黄色,味酸而咸。甚适口,且经久不坏,谓之咸菜。”我曰:“往年曾食咸菜,不知为白菜腌成,今闻母言乃知之。”
http://img.blog.163.com/photo/AMtq0SMJ3hNRGJ_lrwH1vA==/2002694459296972047.jpg
一棵有情感的白菜,是齐白石的画,是台北故宫的翡翠白玉,是母亲缸里的咸菜。
最廉价的,或许最昂贵;最普通的,或许最长久;最淡然的,或许最亲近。在豪宴大鱼大肉的后面,放着母亲的一碟腌白菜,如我那不失清白、回味醇厚、含辛茹苦的故国、故园、故人。
第三十八课
第三十九课
演剧
(一)星期日,同学多人在校中开一游艺会,唱歌跳舞而又复演剧,剧名《兄弟》,表示同胞相爱。我为剧中人扮哥哥。初次登台,未免胆怯,及演毕,观者称善,我乃大快。
(二)明日,校中师长评论演剧诸生,均谓我佳或曰“表情好”或曰“口才好”,最后朱师曰:“举止言语出于至诚,故能感人如此,苟无一片真心,未必有此一幕好剧也。”
http://img.blog.163.com/photo/Lhw2fMHcRgEEprQGTrQq5Q==/2002694459296972049.jpg
香港演员黄秋生言:“我演过很多烂剧,但从未演过一个烂角色。”
台湾歌手孟庭苇说啊:“我的歌路走过三段:第一段做一个对的歌手,第二段做一个好的歌手,第三段做一个真的歌手。”
抚古追昔,同在华人圈,似乎港台更近民国气韵。
哥哥面对弟弟,要什么丰富的表情?要什么华丽的口才?一片真心而已。
家国人世,款曲暗通。《读者》2009-16 P52-53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