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黑夜里星光灿烂

(2012-05-06 15:18:54)
标签:

储劲松

岳西

黑夜笔记

分类: 说三道四

黑夜里星光灿烂

——品读储劲松先生之《黑夜笔记》

 

 储劲松,笔名江天,1974年生于安徽。安徽省作家协会会员,岳西县作家协会主席。在国内外报刊发表文学作品2800篇400余万字,在北京、上海、深圳、天津、南京等地30余家报刊开设散文、随笔、文学评论专栏。这是《黑夜笔记》封二上的作者简介。

 虽然同住一城,但我与储劲松先生相识却很晚。如果仅凭年龄上的优势,我应该或者有机会做储劲松先生的老师,只是机缘不巧,无缘做师生。最早拜读储劲松先生的文章,是在《岳西报》上,那时,不认识储劲松其人,不知道他是哪一位高人(岳西储劲松的同名人不少),却非常喜欢读储劲松先生清新自然的文字。储劲松先生的文字里不仅有淳朴感人的亲情,浓郁的本土馨香,更有那老辣娴熟的文笔,让我先入为主的以为储劲松先生是一位长者。后来因为《岳西网》《岳西论坛》,还因为“岳西作协”的成立,让稍通文墨的我才有机会结识储劲松先生其人,读《黑夜笔记》,仿佛慢慢走进作者年轻而才华横溢、丰富且细腻感性的内心世界。

 储劲松先生是一位面容清秀、个性鲜明的人,既有文人的儒雅风骨,也许是职业的缘故,他又不失新闻工作者的敏锐、果敢。说话声调不高,但处理事务却不拖泥带水。作为他的忠实读者之一,在读过他的《黑夜笔记》之后,有一些心得体会,写出来,与大家分享。不妥之处,请储劲松先生谅解,也请各位读者批评指正。

 

 一品书名,藏巧于拙返朴归真

 

 《黑夜笔记》出版已两年有余了,自接受其作者储劲松先生馈赠大作之日起,一本崭新的散发着墨香的《黑夜笔记》被我反复地翻阅,如今书皮已然磨损,纸张有些泛黄,看上去有些不堪了。然而并非我不爱惜它,而恰恰是非常爱它的缘故,太过于平凡地翻阅,使之添上了一层历史的沧桑感。

 记得初次捧着装帧简洁的《黑夜笔记》时,我一时怎么也无法理解,一向文采斐然的储劲松先生,为何要将他的第一个孩子取上这么一个朴素而低调的名字。就像山里的人为了孩子好养,随便取个小名“大丫头”、“二泼子”、“三剩子”“狗娃儿”一样。带着好奇,打开扉页,慢慢往后看,当我看完许开祯先生为本书写的序《黑夜里的吟唱者》之后,我才渐悟。许先生说,如今凭借内心的真实去写作的人越来越少了,因为这不只需要才气,更需要勇气,还需要一双眼睛,能透过黑夜看到藏在深处的那一抹光明,看到黑夜投影到人们心灵处的那一缕幽暗,以及希望之手拂去那缕幽暗的艰难。储劲松先生便是这样一个夜晚的歌者。

 这让我想到道家鼻祖老子在《道德经》里所说的“大音希声,大象无形”来,藏巧于拙也是一种艺术和美的最高境界,它告诉我们,最完美的文艺作品都必须进入道的境界,进入自然朴素而没有任何人为痕迹的本真境界。于是,我欣欣然,以为自己读懂了作者用《黑夜笔记》作为书名的良苦用心。

 

 二品篇名,或庄或谐趣味横生

 

 翻至《黑夜笔记》目录页,总览之,全书共收录110篇作品。对着那一行行的标题逐一赏之,果然是好马配好鞍,好文配好题啊。储劲松先生不仅文章写得好,文章的标题也不是一般的好。仔细推敲,劲松先生文章标题,少数使用白描,简洁直白,一目了然,如《天空》《访问一条大河》仰望夜空》《花大姐》《豆娘》《二花》。大多运用修辞手法,生动形象,象征手法,含蓄隽永,巧妙掩藏,吸引读者。或幽默风趣,诙谐机智,如《今后接吻,只准轻啄》《皮老了,瓤子还嫩》;或巧用熟语,如《鲜衣怒马》《萤火虫,夜夜飞》《玉簟秋》;或利用谐音仿造新词,如《衣拉客》;或一词多义语带双关,《现代人的“房事”》;更多的运用比喻,如《梦是穷人唯一的行李》《大别山,一根肋骨的心灵版图》《从来佳茗似佳人》《孩子是野性的花朵》《人间如寄》《内心的刀箭丛林》《时间是一味慢性药》《杂书如杂粮》《反思是一个深海》;拟人,如《睡着了的时间》《草不说话》《清风不言》《跟老玉米的目光回家》《汉语在呻吟》。记得台湾女作家三毛曾经说过,好文章要有好的标题,有创意的标题会引发读者的阅读欲望,而且也会加深读者对你的第一印象,文章标题要善于掩藏、巧设悬念。以前读三毛的文章,就非常喜欢三毛文章那些言在此而意在彼的巧妙标题。读《黑夜笔记》后,方知储劲松先生也是命题之高手啊。

 

 三赏美文,内涵丰富陶情养性

 

 《黑夜笔记》分成五个章节,内容丰富,多姿多彩,情感深沉,真情动人,格调高雅,清新自然。选材广泛,万象林立。在储劲松先生的笔下,花草昆虫,皆有灵性;故土芳香,袅袅升腾;血浓于水,一脉传承;故旧亲情,娓娓道来;社会现象,理性点评;人生百态,栩栩如生;生命感悟,独特怡人……一篇篇清新流畅的文字里,至真至诚,至情至性,无不闪烁着情感的光芒和睿智的思想火花,细细品读,能陶情养性,大获裨益。

 《剑气箫音》仿佛看见一年轻的侠客衣袂飘飘,轻功卓绝,踏云而至,挥剑游走,如行云流水,听箫音袅袅,豪气云天。《黑夜笔记》,分明一书生兀自端坐于案前,时而抬头凝视窗外,目光深邃,穿过幽暗的黑夜,寻找点点星光;时而低头沉思,然后奋笔疾书,一页素笺像一方正在开垦的处女地,瞬间便播下了成排成行的希望的种子,只需春风来把它们唤醒,然后雨露滋润禾苗长,结出硕果,等待秋的收获。《荒腔野调》音调不卑不亢,针砭时弊,自是一腔正气。《草木昆虫》都是世上生灵,人与自然,本就如作者笔下的这般,不分彼此,和谐相处,你丰富了我,我陶冶着你。《书眉琐记》文海踏浪,史海钩沉,尽显文人风骨,侠士心性。

  

 四析章句,比喻新颖灿若星辰

 

 储劲松先生写作,特别擅长用比喻,他的许多比喻独到新颖,生动传神,精妙绝伦,细细品味,常常令我拍案叫绝。除了许多标题本身就是优美的比喻句之外,更有那一句句错落在字里行间比喻句,比比皆是,亮丽耀眼,灿若天上的星辰,这一颗颗晶莹剔透的珍珠镶嵌于广袤的夜幕,一抬眼,便见群星璀璨,熠熠生辉。比喻的神奇,在于它能化抽象为具体,化深奥为浅显,化生疏为熟知,化平淡为生动,化腐朽为神奇。

 我沉浸在《黑夜笔记》里,点数星星,追逐光明。

“一个手足僵硬如大柴,精神萎靡似瞌睡虫。”《剑气引》

“心中的江湖,是一块私密性质的阔大牧场,我就是那群在草地上肯草的牛羊中的一只。”《江湖味道》

“蛤蟆精的话,一开始人们只当是放了一个屁。”《器皿,或者谎言》

“他说时间的步子,有时跟猫走路差不多,轻悄悄软绵绵的;有时跟鸭子进笼子差不多,左摇一步右摆一步;有时像狗咬尾巴,在原地打转;有时像跛子上台阶,跳着走;还有时像人打摆子,浑身乱颤……”《器皿,或者谎言》

“离父亲越近,我越发现父亲的神色不对劲:他的四方大脸阴沉着,黑漆漆的一对剑眉冷冷地皱成两把弯刀。”《爱与恨的细节》

“梦是穷人唯一的行李”《梦是穷人唯一的行李》

“但那一个连一个的梦,终于像纸鸢,把一个孩童的心慢慢牵远。而家人的劝诱和敦促,更像密集的鼓点。”《梦是穷人唯一的行李》

“他们眼里的期待,像一潭潭深水,一天天的没过我的头顶。”《梦是穷人唯一的行李》

“那年夏,来自安庆的一纸录取通知书像一只金凤凰,给一座破旧的老屋带来了光彩和好运。”《梦是穷人唯一的行李》

“我偶尔还去菜市场买回极便宜的榨菜团子,吃饭的时候,像做贼一样避开同学,就着榨菜把饭飞快地爬进肚子里。”《梦是穷人唯一的行李》

“梦是我唯一的行李,也是穷人最珍贵的背囊。”《梦是穷人唯一的行李》

“那些梦,沿途像花一样,一朵朵次第盛开,结果。”《梦是穷人唯一的行李》

“犹记儿时,我们一家4口睡觉就挤在那张床上,父母把我和妹妹夹在中间,即使在酷寒的冬夜,被窝里都暖的像火炉。”《瓦砾上的故居》

“当我真正面对自己的骨血,我才发现,其实父爱是天然的,是造物主早就赋予了的,就隐藏在我身体内部,一旦激发,他就会喷薄而出,化为一江春水。而担当,实质上就是快乐和幸福。”《骨血亲情》

“感谢亲情——这永远不断裂的生命的脐带,这生生不息的生命的源头。”《骨血亲情》

“半寸多厚的千层底,鞋底上布满密密绵绵而又均匀排列的针脚,像整整齐齐的仪仗队,又像田野里刚栽下的一列列新苗……”《亲情的长度》

“外婆看我滑稽的吃相,笑得脸上的皮皱成了波浪。”《片断》

“那些片段,或者我私密珍藏的亲情账本,像黑白电影里的情节,每在我脑海里播放一次,我对外婆的思念就深一层,对她的歉疚也更增一分。”《片断》

“(二花)像乡间那些好人家的女子:少时,是野性的丫头;老了,是家中的喜宝。”《二花》

“(鲁迅与钱理群)二者仿佛是一条思想的河与流,又仿佛一个擎灯者与另一个擎灯者,他们之间,除了给了一层漫漶的时光,其实并无间隙。”《醒着》

“(金克木)先生之顽童性情,在这10数字里(‘二十二岁女孩子的心理,我到现在还是不明白’)仿若浮雕,一下子就蹦了出来。”《金克木与周伯通》

……

 《黑夜笔记》里这样精美的比喻句不胜枚举,曼妙的比喻句无形中使文章文采斐然。

 

 山城的夜啊静悄悄,温暖的光芒把夜空普照。黑夜,一朵绚丽的花已悄然绽放;黑夜,一棵劲松正注目苍穹。

 “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却用它寻找光明。”在每一个没有事务劳作的夜晚,我一次次捧起储劲松先生的散文集《黑夜笔记》,让星光璀璨,让书香满室,沉迷其间,感受岁月静好。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