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乡村教师杨光早和他的作家梦

(2012-02-23 17:50:33)
标签:

杨光早

黔西北

作家梦

六角雪花

文化

分类: 经典文章
    一位乡村彝族教师的少年情怀,一段阳光的心路历程,一个个平凡如狗尾巴草一样的小人物的故事,在黔西北这块厚重的土地上,在黑颈鹤的故乡,在神奇乌蒙广袤的天空下,凝成一朵......
  
                      乡村教师杨光早和他的作家梦
              ______自杨光早的文学作品集《六角雪花

  
  
                            本报记者 黄超
  
      在黔西北的威宁县,杨光早绝对算得上是一个知名人物,这位土生土长的农家孩子,从小就怀揣着与多数同龄人不一样的梦想,一名作家梦。为了这个梦,近20年来,他从中学,到大学,再到如今的三尺讲台,始终坚持不懈,笔耕不辍。也因为如此,他一度被人们戏称为“农民作家”、“农民诗人”、甚至是“文化流氓”的骂名。近日,恰逢杨光早的又一作品集《六角雪花》签约出版即将问世向全国发行,记者走进了这位人们眼中的“怪才”。
  
                                         梦想:
                                             在“狼爱上羊”的故事中点燃 
         
  
   杨光早1977年出生在素有黔西北“四大梁山”称号之一的马摆大山脚下,也许是马摆大山那独特的高山大草原环境和马摆河落日的余辉,孕育出了这个从小就敢规划自己人生目标的年轻人,使他显得格外的爽朗、睿智、幽默而宁静。家乡的林子、田野、山歌、野猪棚,还有那勤劳善良的人群都是他永不枯竭的创作源泉,他文章里的感情、韵味、特色等等,一切都是来自这片山水的结晶。
  
   谈起与文学结缘,杨光早的思绪又飞回到了当年的中学时代。那时,由于从小就听到老人们经常说起马摆大山的一些神奇传说,知道马摆原是一个人的名字,是威宁史上曾经的彝族土司乌撒的侄儿,后人将属于他们家领地的这座最高的一座大山按其名字来命名。
  
  “那时候我就想,别人都能用名字来命名大山,我用什么方法来把我的名字也延续下去呢?”
  
  上中学后,这个念头一直在他心中难以忘怀,渐渐的他明白了一点,作为农家孩子来说,要实现自己的梦想唯一的途径就是努力读书。除了其他科目外,他对语文课表现出了浓厚的兴趣。在一次学校组织的中学生作文竞赛上,他的作文在全校获得了三等奖。得到老师和学校的肯定后,小小的杨光早突然醒悟,这不就是自己从小追求的梦想吗?
  
  1994年,杨光早考入毕节师范学校,在老师们的指导下,处女作《故乡那满坡满岭的荞麦》荣获全省中师生作文竞赛一等奖,同时,一些相应的稿件开始见诸报端,从此,他对写作的钟情更达到了极近偏执的程度。一有空,就四处寻找课外文学书籍,吮吸文学的乳汁,每有感触便写上一段,初尝写作喜悦的他如同歌词里狼爱上羊一样的疯狂爱上了写作。
  
                     激情:
                         在痛并快乐中燃烧
  
   “搞文学创作虽不能发财,甚至连养家糊口都可能有问题,但这是一种人生追求,一种磨练,更是一种生存态度,它可以净化人的心灵,提高人自身的素养。” 尽管一路走来充满辛酸和无奈,杨光早却丝毫没有后悔。说这话时,这位土生土长的汉子依然葆有浑然天成的率真和清新,一如他的作品,悄悄地在这块黑土地上破土而出,逐渐广为人知。
  
  师范毕业后,他象众多毕业生一样回到家乡中学教书。他勤于钻研,教法新颖,语文课深受学生喜爱。生活和文学往往面临着失败的命运,但还要追寻诗意的快乐和梦境的收获。所以,与众多的教师不同的是他的勤奋。工作之余,他孜孜以求的读书,每年都要从自己为数不多的工资中抽出一部分钱来订购了各种文学刊物,如饥似渴的阅读中,他更钟情于描写乡村生活的小说,一本本读着,一次次和自己身边的农民生活对照、比较。从中积累小说的叙事技巧,学习名家的语言风格,领会作品的深刻内涵,在观察思考生活的同时笔耕不辍,他的作家梦就这般于不知不觉中酝酿着。
  
  几年间,他以当地农村生活为素材的小小说《打工归来》、《女人和狗》、《骚动的乡风》等作品陆续问世。得到了文学界一些作家的好评。先后受到省城,北京等地一些文学界邀请出来参加笔会,探讨创作经验。
  
  每一次的成功,他的自信都会随之增加,那种喜悦,久久让人回味。喜悦之后,一切又将回归自然,由于家中农村的父母年龄越来越大,生活需要赡养,加之结婚后儿子的相继出生,生活的负担一天比一天重。往往每个月的工资还没有发下来,他就要琢磨一家人的生计,怎么开支等?梦又回到了现实。但无论生活怎么艰辛,他对文学的创作始终坚持不懈。劳苦之余,用文字来宣泄和寄托心中的忧愁,成了他精神生活的另一种寄托和追求,成了他做不完的梦!
  
  2003年,他的小说《雪落无声》艰难诞生,那是一段以戏谑的眼光描写农村人的生活风貌,以清新浪漫的笔调和洞察入微的细腻描写,真实的反映了山里人的生态和心态的文章,弥漫着浓浓的乡土气息。也因此,他在农民作家、农民诗人的头衔外,由于文中带“黄”,在痛并快乐中又多得了个“流氓作家”的称号。
  
                            执著:
                                过程比结果更重要
  
   “我的父母用犁铧耕耘大山的土地,我用我的笔耕耘大山的土地,我的思想沿着父辈走过的路圆着自己的作家梦。” 杨光早说,能当一名教师是他的梦想,因为从大山里出生的他知道,上学是山区孩子们的梦想,如能用自己的梦想去点燃孩子们的梦想,到孩子们梦想成真之日,自己的梦想也真正成真了。为了这个梦想,杨光早在经过多方联络之后,于2008年元月在自己所在的麻乍中学校园里办起了文学杂志《荞苑》,一时间,爱好文学的师生们纷纷踊跃投稿,在全校师生里掀起了一股创作热。各种由师生们创作的诗歌、散文频频发表在杂志上,用当地一位知名作家的话说:文字粗糙有何妨,结构杂乱无大碍,只要稍作剪裁润色,就都是品位极高的素材。尤其是字里行间奔涌着的那来自乡村生活的真实情感,是任何人靠道听途说所不可能写出来的力作。而且最关键的是培养了乡村学生们的写作能力和自信心,那对于学生们来说,就是一本好书。
  
    十余年来,杨光早对文学仍然痴心不改。其间他甚至放弃了一些走出乡村学校的机会,但他对那片养育他的大山已有了太深的爱。用他的话说,这片土地能激发他的灵感,任他的心灵之笔走马如飞,让他的灵魂悸动,也使之安宁,走过了花季雨季,错过了玫瑰花开,在他的明眸深处,仍然闪动着马摆大山那片迷人的原始风景。
  
  2009年,杨光早的第一部文学作品集《阳光的心路历程》正式由作家出版社出版发行。而事隔一年之后,第二部作品集《六角雪花》也与中国文联出版社正式签约出版。
  
  。 当记者问到他今后的创作打算时,他腼腆地笑了:“这是我一生的希望,希望不久的将来能有第三、第四,甚至更多的作品出版。将来,在大家的努力下,金秋的草海,定会“百花齐放”。黑颈鹤的故乡,就像一位超凡脱俗的诗人,用嘤嘤鸟语和琅琅书声,弹奏出神奇乌蒙的天籁之音。但无论结果如何,我一定会坚持,因为过程比结果更重要。”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