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载]是唐兰,不是刘文典
(2015-05-13 15:41:08)
标签:
转载 |
是唐兰,不是刘文典
2013年12月19日
晚上得闲,到厦大的两家书店逛了逛。夜晚的厦大不用排队就能进去,天冷的缘故,校园很安静,像大学该有的样子。在南强书苑第一眼看中《著名作家在北大的演讲》(陈晓明 艾克拜尔·米吉提 主编,北京大学出版社,2012年8月版),主要是为里面的两篇演讲稿所吸引:苏童的《重返先锋——文学与记忆》和格非的《故事的祛魅和复魅——传统故事、虚构小说与信息叙事》,回来后一鼓作气读完了,发现两篇稿子各有一处错误,一处是整理者弄错了,一处是演讲者本人弄错了。
第一处出现在本书第93页,苏童在《重返先锋——文学与记忆》里讲道:“我父母是长江一个岛上的,那个地方叫洋中,我的父亲母亲都是洋中的人。那么,因为那个地方是一个非常小的岛,人永远是被水困着。”这里的“洋中”应为“扬中”,苏童在《在农村边缘》(见《寻找灯绳》第53页,苏童著,江苏文艺出版社,1995年8月)一文里写道:“我的一部分小说中出现过‘枫杨树乡村’,那是一种典型的虚构和想像,我真正的家乡在江苏扬中县的三湄乡,我父母曾在那里生活过。”这里应该是整理者的失误,把“扬中”听成“洋中”了。
第二处出现在本书第269页,格非在《故事的祛魅和复魅——传统故事、虚构小说与信息叙事》里讲道:“文学本来是一个很神秘的体验。汪曾祺跟我说过,刘文典上课的时候是很神秘的,把一首诗拿过来,大家读一遍,再读一遍,然后说我来给大家唱一下,唱完了,下课,什么都不讲,一句话都不分析。汪曾祺说,这个人怎么当老师?今天的人没法想象。我觉得他这个摇头晃脑,把一个神秘的东西还给了学生,没有破坏它。”这里的“刘文典”应为“唐兰”,汪曾祺写文章谈过这件轶事,格非记错了。
汪曾祺在《唐立厂先生》(《汪曾祺人生漫笔》第41页,汪曾祺著,同心出版社,2005年1月)一文里写道:
唐先生(注:指唐兰)兴趣甚广,于学无所不窥。有一年教词选的教授休假,他自告奋勇,开了词选课。他的教词选实在有点特别,他主要讲《花间集》,《花间集》以下不讲。其实他讲词并不讲,只是打起无锡腔,把这一首词高声吟唱一遍,然后加一句短到不能再短的评语。
“‘双鬓隔香红啊,玉钗头上凤。’——好!真好!”
这首词就算讲完了,学生听懂了没有?听懂了!从他的做梦一样的声音神情中,体会到了温飞卿此词之美了。讲是不讲,不讲是讲。
这两处错误都是小毛病,不影响文章的基本观点,为了完美起见,再版时更正过来就好了。
顺便说一句,《汪曾祺人生漫笔》一书是2005年9月我在北京参观鲁迅博物馆时,在鲁博书屋买的,不大的一间屋子,里面我喜欢的好书极多。一晃,八年过去了,想念北京。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