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扒”人性之“粪”
其实,对生活和人性有认知的人,不否认生活里的人有丑恶的一面。写丑,当然是写作的权力。
但,艺术不是一个权力问题。犹如上大街,人人都可以在大街上走,但为什么你走上大街后,大家认为你还能上舞台。那些凡平、中庸、不美的人,是大多数,所以庸是众。
人们需要一个舞台来展示美,而不是让你在舞台上将酱缸的盖揭开。
艺术的美,是一个价值认同的问题。
家家都有酱缸,不需要集中来闻臭了。
在人员集中的电梯里,手里请拿着玫瑰,不要故意放个屁走人。在舞台上的道理,也是如此!
美,是一种更值得期待的幻象,它也随着人们审美能力的增长,随着“曾经桑海难为水”的阅历,随着操千剑之后的“器识”,拉高着实现的难度,所以,艺术的美,弥足珍贵!艺术家的身份,越来越难赢得。
所以,艺术家赢得读者、时代的尊重,不容易。
而那些“扒”历史之“粪”、人性之“粪”的艺术家,是不会赢得尊重的。
倒不是说不能扒粪,而是某些艺术家误解了人们的精神食粮的性质,不能是粪,因为蛆虫才需要粪。
未必,扒粪艺术家不认为他是在为蛆虫生产食粮的。他眼里,庸众是不识美丑的蛆虫。
也难怪,艺术家在今天,地位如此尴尬!
人们不再尊重以扒粪为天职的艺术家,说明庸众不是蛆虫。
今天,扒粪艺术家如此之多,令人扼腕!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