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韦科
韦科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25,134
  • 关注人气:356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新华评刊:看《人民文学》2012年第7期

(2012-09-14 22:09:37)
标签:

杂谈

分类: 文学谈故
                          文/蒋九贞

    本期又是“未来大家”文学新锐专号,这一期里刊登有计文君、蒋峰、薛舒的中篇小说,李浩、盛可以的短篇小说,以及路内的长篇小说,亦可以说是小说专号,文学新锐的小说专号。

    计文君的中篇小说《白头吟》,是一篇“多重奏”式的作品,写法上有其独到之处。小说以情感作家谈芳的“视角”入手,写谈芳和丈夫的情感经历,写谈芳受朋友唐慧之约,采写周家周老爷子和保姆韩秋月的故事,后者是本小说的主体,当然也带出了唐慧“螳螂捕蝉黄雀在后”的“第三者插足”的不光彩情节,从而演绎出了家庭“苦肉计”等“案中案”、“连环案”。小说的主题其实是老人的精神生活问题。这看似稀松平常的事情,实在是普世间人生的大问题。人到了老年,往往会感到空虚,感到孤独,有了不再被重视的错觉,于是便用种种办法引起子女们的重视,有时甚至不惜使用“阴谋”,制造矛盾,挑起事端。周老爷子患有严重的肾病,五年前死了老伴,后来儿媳妇王冰心给他找了保姆。老人给保姆韩秋月写了遗嘱,说只要韩秋月能好好照顾他到去世,愿将自己名下的老宅子给她。这就引出了后面的“保姆谋杀案”。但是,对此有不同说法,据唐慧提供的材料,周老先生一方认为:

   韩秋月四十六七岁,原本是单身,年初老先生发现一个五十多岁的男人来找韩秋月,于是就留了心。老先生干了一辈子会计,在家也有记账的习惯。他从韩秋月交回来的购物小票中发现,她买盐的数量不正常,又联系到最近血压一直不稳定,疑心保姆在外面有了男人,暗中加大饭菜中的盐量,好让他早点儿死。老人把疑心给小女儿周丁说了,周丁立刻报案。警察介入调查,老人的存折里少了八万块钱,是保姆拿着老人的身份证代取的,给自己在老家县城的儿子凑购房款。警方立案侦查。

    而保姆韩秋月的说法则不一样:

    韩秋月说她从来没图过老人的房子,也没拿那份遗嘱当真。借钱给她是老人听她说儿子买房有困难,主动提出的。密码和身份证都是老人给她的,她要给老人打借条,老人不让,她不会赖账的。至于说在饭菜里加盐,更是没有的事儿。盐加多了会咸,一口就吃出来了,怎么几个月后看了小票才发现?她也不知道周老先生为什么这么说,反正她没有做过任何不该做的事情。

   “谈芳对周家有些了解。周家大儿子周甲原是省委宣传部的一个处长,年初得到重用,下派到县里去当书记了;大女儿周乙是知名作家,谈芳崇拜的偶像;小儿子周丙是家房地产公司的董事长;小女儿周丁开着家美容整形医院,省台黄金时段的电视剧,一年到头都是那家医院特约播出的,唐慧兼着她那家医院的法律顾问。周家这甲乙丙丁四位,不大可能费这番心思构陷一个保姆。倒是周老爷子,老醋海照样能翻波,跟保姆生气闹这么一出倒是可能。”

    如此截然不同的说法,激起谈芳采访的兴趣。经过一段时间的了解,本来也并不复杂的“案情”真相大白,原来是一场家庭的“勾心斗角”,是源于老爷子寂寞难耐的消磨,也因为兄弟姐妹和妯娌之间的互相猜忌,其实保姆是无辜的,韩秋月最后又回到周老爷子处继续做保姆。

    韩秋月总体是一个本分的女人,她的老家在大别山区,有两个儿子,丈夫开车跑运输。可是有一天,他拉着她们娘儿仨个去赶集,被从后面来的大卡车撞飞了,丈夫儿子都死了,她塌了天。后来进城打工,在熟人的小旅馆里做事,熟人的小旅馆开不下去了,她就在滨河公园里瞎混。她做了周老爷子的保姆后,应该说是勤快可意的,也没有什么非分之想,相处也不错。侄子要买房,来找她借钱,周老爷子慷慨解囊,借给了八万。由于老人的苦闷和家庭的纠结,事情起了变化,不污之污开始,一场所谓谋杀案平地而起,韩秋月是“自觉的”受害者。韩秋月是底层平民女子的写照,她努力,她抗争,她逆来顺受,她谅解一切,她接受现实给予她的悲喜、祸福和运程。

    唐慧的心计到头来是一场空。她拉谈芳采写周老爷子一家,本来是想浑水摸鱼,企图逼走王冰心,得到心中所爱。周老爷子是想通过唐慧告自家女儿周乙欠钱不还,目的想从她的前夫那里索要回来一部分,他也不满意大儿子周甲白白被王家占着。而唐慧,则出于让王冰心离婚,实现自己的目的。没想到离了婚的周甲出于种种考虑没有娶她。对于这样的结局,她只能认了,只能准备继续寻找自己的如意君。

    至于谈芳的家庭生活,她和丈夫磕磕绊绊,既有缠缠绵绵,也有貌合神离,却就这样坚持着,维系下来了。

    就此内容来说,这篇小说有很大的意蕴,有很大的含量。它的价值就在于真正写了“人”,其一是,老人的心境,他们的精神状态,以及如何得到安慰,如何达到真的平衡;其二是,人生有许多说不清楚的东西,恰恰是这些说不清楚,才构成了人生的复杂和丰富,人生的独特和平庸;其三是,幸福是需要经营的,谁也不是谁的神。当然还有更深,那是一个很大的社会问题。作者的笔调很平淡,看似波澜不惊,其实翻江倒海。就技术而言,本小说的形式是一个合理的框架,开放,自然,精致,有序,像一个多层次镂空的装饰品,层层看去,愈深愈有奥妙,愈深愈有情致,愈深愈见功夫。我以为,这是这篇小说在艺术上的最成功之处。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