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侃论学语录
(2012-06-09 21:13:40)
标签:
杂谈 |
分类: 日记 |
治学第一当恪守师承;第二当博学多闻;第三当谨于言语。扬子云,多闻则守之以约,多见则守之以卓。寡闻则无约矣,寡见则无卓矣。 学问之事,有传学,有行学。欲行其学者,未有不皇皇如也。
学问以积累为先,文学以顿悟为贵。故文学能早成,学问则早成者少,有之则颜回韩非贾谊王弼数人而已。
学问之道有五。一曰不欺人。(惠栋《九经古谊》及《九曜斋笔记》可以教不欺人。)一曰不知者不道。一曰不背所本。(恪守师承,力求闻见。)一曰为后世负责。一曰不窃。(偶与之同,实有心得,非窃。习见所闻,忘其所自,非窃。众所称引,不为偷袭,非窃。结论虽同,推证各异,非窃。)
治国学当力戒二弊。一曰不讲条理。一曰忽略细微。讲条理而不讲细微,如五石之瓠。讲细微不讲条理,如入海量沙。
初学之病有四。一曰急于求解。一曰急于著书。一曰不能阙疑。一曰不能服善。读古书当择其可解者而解之,以阙疑为贵,不以能疑为贵也。
凡阅近人书籍,须先调查其材料。
近人治学之病有三。一曰郢书燕说之病。一曰辽东白豕之病。一曰妄谈火浣之病。
无论历史学、文学学,凡新发见之物,必可助长旧学,但未能推翻旧学。新发见之物,只可增加新材料,断不能推到旧学说。
常人治学有二病,一曰急,二曰懒,所以无成。
世人是尧舜而非桀纣,治学亦当是其所是而非其所非。
博览旁征,必先有其基。
士以志气为先,不以学问为先。
学问最高者语言最简。
天下人之所长,非己所能有。己之所长,为天下人所不能有。如是始能有以自立。
凡引古书,或从本义引之,或以己意引之。前者名曰推原本义,后者名曰断章取义。如孟子曰:忧心悄悄,愠于群小,孔子也。后者之类。
读中国旧书,了解为先,记忆为次,考据又次之,判断最后。
看清一难懂之部书,可以读多数难懂之书。
古人议论其言简,今人议论其言繁。唐以前人之一二语,唐以后人可敷衍而为千百言。读周秦诸子等书,均可作如是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