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韦科
韦科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25,134
  • 关注人气:356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学术不能放弃求真

(2011-05-29 23:42:38)
标签:

吴世昌

王学海

海宁市

研讨会

杂谈

分类: 红学

 在王学海文学创作与理论研究讨论会上的发言

    (今天,在中国文联举行了关于王学海的讨论会,如下是发言)

王学海先生的文章,大多数我都读了。之所以关注的原因是,王学海的每一篇文章都针对着一个或一些问题。这些问题都是现实问题,是理论、创造、批评中确实存在的问题。如果做一下梳理、罗列,很可以看一下王学海关注的问题,形成了对当前现实问题的系统理解。罗列一下书中提到的问题,可能也确实就是值得关注的问题。

对问题发表观点,体现了论辩的精神。论辩的背后,是对真的信仰,是论者求真的勇气。心目中有对真理的信仰,才会有争辩。我们这个时代,对真的怀疑,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有真相吗?根本就不存在真相,也不存在真理。故意颠倒是非的言论大行其道、招摇过市。对真的放逐,导致了学术对求真的放弃。学术不求真,其实就是放弃了学术。理论、创作、批评的社会边缘化,很大一部分原因就是不再求真,不能帮助人们寻找真相或真理。

王学海的文章中,有几篇都是关于吴世昌的,至少有4篇吧。对吴世昌的关注,当然是属于王学海的近身之学。这,体现了他对家乡文化的关注和热爱,又有独特的地域文化和学术传统的优势。同时,也体现了王学海对吴世昌学术精神的认同。吴世昌现实对红学的研究,贡献巨大。他也是一个好辩的人,一辈子和钱钟书、胡适等争论,也和所谓的红学大师、泰斗争论。他的争辩,其背后的人格也是对真的热爱、洋溢着求真的热情。在我国的特殊时期,学术界充满了激流险滩,陷阱迷阵,吴世昌先生用童真的眼睛看世界,相信人,相信眼前的所见,得出了一些结论,在今天看来是被抛弃的。当然,学术属于一定的时代。今天看,吴世昌的许多观点,确实是一家之言。但是,争论之后,观点胜负背后凸显的是人格。尽管个别观点,已经被认为是不对的,但吴世昌先生的人格、学术态度是值得推崇的,他在此一点上高于他的论辩对手。学术史,不是以往学术观点的罗列,应该有一部大学术史,大学术史必然包括对论辩者人格的描述、对超出学术的论主的人格评价。

另外一个问题,我们通过王学海应该得到一点启发。就是也多在一些相邻的领域做些尝试。比如,搞创作的不妨搞些批评,研究理论的不妨尝试一下创作。这样,不同领域的人会有多一些相互尊重,多一些甘苦体验,进而弥合创作与理论、实践与批评的分裂。批评界往往一看当下作品,会心里说那是文学吗?于是不屑一顾。文学家又对批评者说,那文章纯粹是隔靴搔痒、不知所云。当前,弥合这种分裂的条件越来越具备,王学海横跨创作、理论、批评几个领域,我们不是为了发表,但可以因此更好地搞好创作和批评。当前技术主义写作很多,符合规范,能发表,但不面对问题,也不知道其中有什么问题,这样的学术是进行不下去的。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