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东,藏在大山深处尚有些陌生,但她的古城,有一种诱惑、一种神秘、一种对意料之外的发现的期待。是因为路途的遥远,还是因为人们精心的呵护?展现在我面前的景东,是独一无二的。
上天如此仁慈,竟赐与景东这个并不为人熟知的地方两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无量山自然保护区和哀牢山自然保护区。景东县城就坐落在平行的两座大山孕育出的狭长平坦的坝子上,站在无量山或哀牢山放眼向下望去,两山夹峙中,湍急的河水弯弯曲曲傍城而过,明代朱元璋派大军屯田的遗址星罗棋布,百姓世代田畴上的耕作、收获,延续至今。
景东古为西南夷地,曾居住着布郎、崩龙、拉祜和佤族的先民,早在汉武帝时,就将这块土地纳入益州郡管辖。唐代少数民族首领、南诏的阁罗凤设立银生节度,府所就设在银生,即今景东县城附近,所以景东又称银生古城。当时的银生节度管辖的地域辽阔,北至大理,南至现今泰国的清迈,东至越南莱州,西与缅甸接壤。可以想见,作为一个如此庞大的统治区域的中心,当时的银生,该是何等的气象万千、何等的胸怀、何等的雄浑豪迈!
哀牢山、无量山,一个柔媚、一个阳刚,像父母,精心看护了银生千百万年。金庸先生那部著名的小说《天龙八部》,曾多次写到神秘的无量山,痴男怨女,在此演绎了多少爱恨情仇。那些遗迹还在,但更让人神往的,是这里栖居着世界仅有的黑冠长臂猿。这是一种比大熊猫还要珍贵的野生动物,常年生活在大树上,极少下地,对环境的要求非常苛刻。银生古城景东,被人们称为世界黑冠长臂猿之乡。黑冠长臂猿叫声高亢洪亮,穿越大山,传之悠远。
哀牢无量大山中蓬勃苍劲的古茶树,被村民奉为神明,每年祭拜成习。哀牢无量常年云雾缭绕,人迹罕至,很适合古茶树繁衍生长。因为生态洁净,空气清新,绝少有病虫害。普洱茶因集散地在原普洱县而得名,但普洱茶的源头却在景东。唐朝学者樊绰在其《蛮书》中写道:“茶出银生城界诸山,散收无采造法,蒙舍蛮夷椒、姜、桂和烹而饮之。”此书成于公元864年,是普洱茶最早的记载。
说到古茶的品性,我想起了景东的文庙。我想把景东文庙比成景东精神文化的古茶树。因为它们身上都有一种恒久、绵长、坚韧的生命力。儒学本来盛行于中原,但在这个少数民族聚居的西南边陲小城,也深深地扎下了根。可见景东自古对外来文化学习、吸纳、包容的能力之强、胸襟之阔。景东文庙背靠无量,面朝哀牢,始建于元末明初,宏伟庄严,春夏秋冬,每个季节,对知识、教育怀有虔诚敬畏之心的人们都要来祭拜孔子。几百年来,景东文庙经受过数不清的天灾人祸,风雨飘摇,几经战乱毁损,但景东人一次又一次把他们心中的这块文化圣地重建。
景东文风大盛。不少在景东文庙内的庙学读过书的人,通过科举考试,走上经世致用的道路。中晚清的程含章、刘崐、戴家政,是比较典型的三人。他们靠自己的努力和才干一步步走上去的。程含章从知县,做到知府、巡抚;刘崐从不大的学官,至礼部侍郎、湖南巡抚,还曾当过同治帝的老师。他们和景东很多的古代知识分子有相类似的地方:童年起,在家中就经受了严格的儒家文化教育,是景东小城浓郁的儒学氛围,使他们从小确立了“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的人生坐标,一辈子笃行坚守,进退无忧,从容自信;而小城的淳厚质朴,使他们扎扎实实、正直诚恳地做人做事,心系普通百姓;哀牢无量的高山险谷、壮阔大美,令他们坦荡洒脱,诗文斐然;又是小城的宁静、淡远,成为了他们在宦海险恶中疲惫不堪的身心的最后归属。我明白了为什么小城的人有那么浓得化不开的桑梓之情。小城是一种情结,它包含的东西太多,也太复杂,它有一种神秘的、永恒的精神力量,它超越了生死,它来自民间、来自生活深处、来自每一个普普通通的家庭,它滋养了一代代人。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