污水泼向哪里?
几天里,看了几篇博客,计有邓遂夫、叶匡正、陆琪的等。这三个人有共同的特点,就是道听途说,听风是雨,信口开河,唾臭乱飞。他们三个属于不喜欢新版《红楼梦》的,所以对新版极尽谩骂、挑刺之能事。
骂李少红显示了他们的拿手本事,借助一点文字功夫,不外乎罗织罪名,就想淹死李少红。看来阴谋没有得逞,尽管有媒体上的“反红”(反红楼梦、反李少红)的大合唱,但因为不能阻挡《红楼梦》的热播,不能阻挡《红楼梦》的高收视率,所以也是枉费一片心机。
邓遂夫说,按一百二十回拍,就是不忠诚于原著,非得按他钦定的“曹雪芹原意”拍不可。邓自恋又自大地说,得按自己的校本拍,他恢复了失去的“原本”——不自量力,他的校本就是原本——指鹿为马,李少红对此不着调的言论当然可以不屑一顾,红学爱好者也可以鄙夷之。
陆琪说,小宝玉的脸型不对,是因为红学家不懂什么是“面若银盆”,误导了导演李少红,误导了于小彤。于小彤不是红学家误导出来的,是他妈生出来的;李少红选什么演员,也不必事躬亲红学家,她的自主权利也是谁也剥夺不了的。
叶匡正说,红学家是一个强大的群体,他们让编剧无法工作,栓住了编剧与李少红的手脚,所以李少红尊重原著就是按小说拍,复制《红楼梦》,拍成广播剧。红学家精心地准备了一个大陷阱,让李少红来跳。
叶的言论,近似于红学家连电视剧都不懂,将文学语言与影视语言混同,非要李少红违背影视艺术的要求将《红楼梦》拍砸不可。红学家,要么是无知,要么都是些不安好心的人。
这些人攻击李少红到了山穷水尽的地步,已经黔驴技穷,所以要引祸水到红学家这里,不再说理,只顾捕风捉影。
一部大型电视剧的完成,是各方面协作的结果。各方之间有认同,也有不同理解。其中也有矛盾和对立意见,甚至不能相容。这些都是正常的。一个导演,被这样那样的言论钳制,陷于各种矛盾之中,是无法完成产品制作的。各家尽可以发表言论,最终怎样取舍,得之于导演的艺术判断,体现了艺术家的风格。李少红是一个很有个性风格的导演,拍出来的电视剧,特别是像《红楼梦》这样万众瞩目的文学名著,必然会议论纷纷,不必大惊小怪。但是,将情绪集中到红学家那里,把污水泼向红学家,集中到《红楼梦》本身,就是别有用心了。拿邓遂夫来说吧,他的一大堆言论,就是为了推销自己那在学界臭不可闻、错谬连连的校本,以诋毁后四十回为能事;腰斩《红楼梦》,兜售私货。陆琪所不服气的,就是我是名编,为什么不请我来编剧;叶匡政的意思是,我是文学专家,我才是高明的顾问啊!
这些个个要当船老大的人,才是要翻船的人。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