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下午,如期到北方昆曲院讲《红楼梦》。开始前,主持人有一段开场白。她说,孙老师的讲座高深,但我们作为演员就需要一些看似难懂的东西,这是我们平时听不到的,也是我们提高的机会。
我有些愕然。我前两次讲座,一次讲作者、时代背景、小说大致内容(三个线索三个悲剧),一次讲人物关系(主要是宝玉黛玉宝钗王熙凤),这次讲小说的大关目,都是很浅显的内容,缘何高深难懂呢?
事先,昆剧院领导说过,演员们只有中专水平。这水平,我认为听我的课,绰绰有余啊。听不懂,可能是没有看过《红楼梦》,但是看过电视剧《红楼梦》吧。有了这个基础,大家应该能听懂!
我自责,我怎么才能讲得更深入浅出呢?
昨晚还看了电影《洛丽塔》(导演库布里克)。导演的水平显然很高,容易产生异议的内容简化了,线索单一,只是一个忏悔的故事。这部小说很容易引起道德议论,这显然也是一个道德话题。如果不是这样一个故事:中年男人和少女的情色故事,在俗面上,怎会引起震动!
情欲的烈火,与嫉妒的烈火,让“爸爸”寻找凶犯,寻找洛丽塔。发疯的爸爸杀死了诱骗者,而这个诱骗者本质上和自己别无二致。这样,惩罚就有了双重意味,即使对诱骗者的开枪,也是对自我的开枪。贪玩到毫无禁忌的洛丽塔,既是少不更事的幼女,也是魅惑妖精的化身;既是欲的诱惑,也是地狱之门。她是一个悲剧,作为自然之子她无罪;作为社会关系中的人,文明的禁忌对她形同虚设。扮演洛丽塔的演员,很优秀。这个少女的稚气玩态表现得很充分,但她时而是老练的色魔。
复归于正常人生活的洛丽塔,嫁人怀孕。“爸爸”见到她,形容枯槁,神情黯然,邋里邋遢,尘飞灰扬,迫于生计,四处求救。当年(三年前)的那个幽灵般的色魔,已经是一个凡胎俗子。生活总得复归于人性之常,发疯的不是洛丽塔,而是“爸爸”!
说起来,这也是一个劝诫故事,至少电影《洛丽塔》是如此。毁灭的结局,让所有的荒唐放纵游戏都变成了严肃的人生思考。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