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电视,一直关注着朝鲜战争中的上甘岭战役,我知道它残酷到了极点,但是我没有一个残酷的具体感受。看到一文说,一号坑道存活了八名战士,撤回时路上被炸死四人,到后方后又有两名战士被食物撑死。我懂了,什么叫落后国家的胜利,什么叫战胜美国。
甲午海战,北洋军战败。原因是船炮、弹药等硬件上的?还是指挥水平、士气等软件上的?还是命运?命运是一个国家的命运:中国似乎不配在近代史上胜任何一家。什么原因都有,硬件的、软件的、命运的。大清这条破船上,枪炮再厉害一点,士兵再不怕死一些,开战在黄道吉日,也无济于事。海军建立,一直不想打仗;海军渐大,只会向邻居炫耀。不敢打,一直是李鸿章的心理。即使已经和日本开战,北洋水师还在避战,这种心理背景下,胜利才是奇迹。
清朝皇帝,常骂大臣颟顸。我们的教科书,却说清朝皇帝颟顸。例子之一是,乾隆皇帝会见英使者马迦尔,坚持要他跪地行叩拜礼才见,最终未见,采取闭关锁国政策。果真如此?原来,马迦尔来华要借地,之前就多次交涉,清皇帝坚持一寸不让,所以形成了僵持、冷战。不跪不见,只是一种避免难堪的手段。皇帝与一个使臣在大庭广众之下对抗,失分的肯定是大清皇帝。其实,清皇帝很清楚:与洋人做生意,吃亏的是中国人,不同的生产方式、不同的货币结算、不同的汇率,洋人早罗织好了一个圈子、挖好了一个陷阱。为了避免经济上的掠夺,所谓拒绝自由贸易,是想避开不平等;所谓闭关锁国,是不想让金银外流。
经济上的巨大差距,技术水平上巨大差距,即使到了今天,我们还在交着学费,在自由贸易中享受着不平等。不成比例地交换,消耗巨大的资源,环境到了不堪重负的地步,廉价劳动力的生命和血汗,三十多年了,依然换不来安全、富足、尊严、自由、从容的生活,至少是达到发达国家三分之二的水平呀。
我多灾多难的民族!
遍览我国现代音乐、绘画大师、文学大师的生平和创作,他们的代表作,反映着这个民族的苦难和不屈、反抗和激越。但有人总说这过于功利化了,太政治了,太应景了,太贴近时代了,不够雅,不够静穆,没有空灵的境界。啊啊,幸亏幸亏!他们幸亏如此才是时代的最强音。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