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韦科
韦科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25,388
  • 关注人气:356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历史的代价

(2009-09-01 10:06:36)
标签:

历史

北洋舰队

近代史

甲午海战

李鸿章

杂谈

    我曾经对近代史很感兴趣。比如甲午海战,我想知道失败的真正原因。老早的那个电影,将失败的原因归结为政府的腐败和李鸿章的消极态度、投降倾向。这个答案,显然是不能令人满意的。有没有更好的答案?记得有过一个连续剧,很花时间,我没能坐下来全看。据说,对于历史比较忠实,对于人物还了公正。

    邓世昌身上的英雄气,是战争获胜的必备条件。邓世昌,感觉是好战的,但这不是好战,这是军人应有的态度。李鸿章苦心经营北洋舰队,是他的心头肉。拱手相让,不可能。那么他为什么不思考怎样保全这个舰队呢?避战,这就是他的选择。实际上,当时最佳的防守就是进攻了,况且人家已经打上门来。

    李鸿章从骨子里认为,中国人根本无法与外国人战。即使是一战一时胜了,最终也要失败。这种失败主义情绪,牢牢地攫住了他。所以,他消极备战,即使是高升号被打沉了,他还是不开战;即使光绪帝,明确要求他主动备战,全面备战,他置若罔闻是因为他不想打,觉得打不起。

    战争,一次战赢了,不是根本的赢。中法战争,中国赢了,但签订了一个屈辱条约。李鸿章,内心的绝望,使任何战争都是注定的败局。

    北洋舰队,一直有赢的可能,可能很大。战争胜负,首先决定于对战争的态度。混乱,也在舰艇中反映出来。而日本,很明确,我们的舰队只能消灭了北洋舰队,才能存在。如果北洋舰队也有这样的想法,战争结局完全可以改写。

    改写一场战争,能改写一个民族史吗?历史的契机并不多,甲午海战如若胜了,历史完全可以改写。因为任何战争,都是一场一场打的。

    李鸿章确实是民族的罪人。他的委曲求全,有屈没有全。他本质上就是一种屈服。战后的屈服是他代表了政府,而战前的屈服,那怕有皇帝的鼓舞与支持,他都不能振作振奋而率先屈服了。但最近有许多翻案文章。他的案如何翻?说历史的结局让一个人承担责任不公平,那谁承担呢?历史离开了具体的人,不就空洞了吗?总在犹豫,畏首畏尾,丧失斗志,这就是统帅李鸿章的战前、战时态度。

    近代史上的一系列败仗,让中国人国土损失,让民生凋敝,加剧了人多资源少的矛盾。这使中国人的生存越来越艰难,到了命如草芥的地步。

    到了中日战争,到了抗美援朝,到了抗美援越,命如草芥的国人士兵,用血肉之躯,人海战术,打赢战争,生命的代价,不能计算。

    不计生命代价的战争,是近代史强加给中国人的。这个全面落后的民族,想赢,只有以生命为成本。

    李鸿章想到了吗?想赢,以生命为成本,不计其数。

    其实,即使到今天,貌似GDP很高,貌似繁荣,我们如果面临战争,依然是:想赢,以生命为成本,不计其数。为什么?值得深长思之。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