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网上关于于丹炒得火热,于是也来关心。
关心之前,看了两集讲座。感觉是她口才了得,表达不凡。但是,她有刻意迎合当代人的倾向,什么都要和当前联系一下。她一直猜测着当前人们的需求,试图给与辅导性的满足。实践证明,她做到了,因此成功了。可是,为了满足当代人浮躁情绪下的现实问题,她却常常将富有深意的哲理给浅薄化了,这是为了急学急用不可避免的。
假如社会上有一百个人听讲座,那么会有八十五个觉得讲得好。生活中人们劳累奔波,能坐下来读书不易,能坐下来读古书更不易。如果,古书能马上派上用场,解决心理需求,能不拍手称快吗!如果谁污损她,能不站出来捍卫吗?
反对的人,只占百分之五不到。这不到百分之五的人,是可以天天读书、静思、回味经典的。他们看到于丹不那么正宗地解说自己熟悉的东西,感到酸溜溜的。难免起来要说三道四。
对于丹说三道四,百分之八十五的听众能同意吗?
如果,社会真能到这一天,大家都是研究学问的人。如果我们的社会不再是商业领头的社会,假如我们的社会不再因为浮躁、喧嚣让人们感到焦躁、不安,我们的人民都能够在学堂里认认真真研讨一下孔子、庄子,那么,社会就不需要于丹了。
可是,这样的一天会来临吗?不会。那么,就有百分之八十五的人需要于丹。
不到百分之五的人反对于丹,你不如去批判浮躁、喧嚣、浅薄的社会和时代。于丹给人们带来了知识的清凉,让人惬意,而你却反对!真真好不知趣。
天天读书的人不需要于丹,那就让于丹属于社会的大多数!毕竟,社会需要是由百分之八十五的人组成的,而那百分之五可以去寻求可以满足自己的更为经典的经典,而不是看着于丹红得发紫而如坐针毡。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