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尚掌门人
前些时候,制鞋大师Jimmy Choo造访上海,为了准备对他的专访,四处搜集有关的资料。之后访问的精彩之处,留待后话详述。只是在搜索资料的过程中,赫然发现了一个不得不提的名字——Tamara Mellon。
这个曾在著名的时装杂志英国版《Vogue》任职配饰编辑五年的漂亮女人,有一天在伦敦东区偶遇Jimmy Choo,一个为了时装大片搜寻独特的配饰,一个尚且默默无闻、急需伯乐。就这样二人开始合作,并日渐相得益彰。Tamara Mellon本人富家女出身,其父是维达·沙宣护发用品的创始人之一,但她并未肤浅到只有精致的外表,头脑也殊不简单。她以与Jimmy Choo的合作为平台,开始她自己的生意,将这个起初无人知晓的牌子打造成全球时髦仕女趋之若鹜的恩物。旋即于2001年将此品牌的ready-to-wear以1500万美元的高价抛售给另一奢侈品集团,狠赚了一笔。Tamara Mellon其后与Jimmy Choo之间的恩怨暂且不表,但很显然,这个以脚踩四英寸高跟鞋为个人标志的女人,无论是报纸娱乐版的头条,还是全球生意的扩张,风头可是强劲得多呢!
另一则消息是说2005年4月公布的,在时尚界举足轻重的“2005年全球最佳着装人士”名单上,法国版《Vogue》主编卡琳·罗伊费尔德(Carine Roitfeld)以其“法国、经典、性感”的标志风格首次入围。这个烟熏眼、直发遮面、总是一身黑衣和高跟鞋装束的女主编,近年来人气高涨,屡屡在各大时装秀的前排位置谋杀摄影记者菲林,大有取代鼎鼎大名的Anna Wintour之势。究其原因,是她“对于时尚极其敏锐的触觉和对于风格的独特的法式理解和诠释。”看,这便是时尚圈,风水轮流转,东边不亮西边亮,永远不缺标志性的人物。
而令我等时尚小编汗颜而又崇敬的时尚翘楚,还有著名的米兰时尚概念店Corso Como的创始人Carla Sozzani。她将这家店当作其二十年时装编辑工作的延续,如同时装杂志般地打造。店内有关时装、音乐、文学、书籍、艺术等的一切,均出自她的感受和选择,继而以始终如一的独特品位去影响别人。与其说她是一位风格皇后,毋宁说她是一个忠于自己,勇于表达自己思想的独善其身的性情中人。
在他们的身上,都有着一些共同的特征:绝对感性,对于任何事情均有独到见解,并渴望表达;同时能量充沛,对时尚或是艺术有无限的热忱。
时尚并不是舶来品,中国几千年前的服饰时尚在沈从闻老先生的巨著《中国古代服饰研究》中即可见一斑。我们缺的是时尚界的标志性人物,西方有响当当的Diana Vreeland 和Anna Wintour, 而我们冥思苦想后,勉强沾得上边的恐怕也只有以收藏历代绝美华服而闻名西方的Tina Chow吧?发春秋大梦也好,励精图治也好,我们什么时候也可以成为本地时尚业的中流砥柱,甚至是引领者呢?一个世界性的大都市,如果没有一批具影响力的、能够带动甚至引领时尚的trend setter, 仅仅靠尊贵气派的奢侈品旗舰店和衣香鬓影的时装秀,是绝不可能成为真正的时尚之都的。众时尚编辑们,革命尚未成功,努力上进,奋发图强吧。(200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