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婴儿发烧,你准备好了吗?
(2009-04-01 10:27:47)
标签:
育儿健康物理降温小米温度计发烧幼儿急疹育儿百科松田道雄 |
分类: 六个月至一岁 |
其实写下这个题目,我的内心还是有丝焦虑和心疼,小米同学已经去医院打针了两天了,不知今天的情况如何,如果还是烧上去,可能还得再继续,真心希望小米同学快快好起来,这样大家才能好起来.
相信每个经历过小婴孩去医院的妈妈们都有深有感触,看着孩子受苦,心里那个难受啊,两天的医院待下来,关于小婴儿发烧,多少也积累了些经验,在此与各位妈妈们分享,但愿"孩子少生病,妈妈少担心".
心理篇:
常听过来人说,宝宝六个月内一般不会生什么病,因为从妈妈体内带来的免疫力能够帮助抵抗病毒的侵害,而出了六个月,就是自己的免疫力开始工作的时候了,而孩子发烧,其实是她自身的免疫系统在工作的表现,因为那些病毒在高温下很难生存,所以看到小人面颊痱红,浑身滚烫,我知道这是她自己在跟病毒做斗争呢,其实发烧并不可怕,只是身体却有个承受的限度,如果病毒太过顽强,温度升高到会伤害小人自己身体的时候,医生就要建议药物来帮助小人退烧并打抗生素或是消炎药来对抗病毒了。
总之,别一味地强调退烧,在一定的范围内,我们能做的就是好好地陪伴宝宝,守护宝宝,相信宝宝,告诉他还有告诉自己,这就是成长的过程。
知识篇:
虽然说对于发烧有了心理上的准备,但是更重要的是做到心里有数,才会临阵不慌。
1、怎么样才算是发烧?
正常情况下,宝宝的身体都要比大人的体温要高一点,所以不能以大人的情况也判断宝宝是否发烧。一般来说,宝宝测量温度在以下范围都是正常的,口腔体温范围36.7℃~37.7℃之间;腋窝温度范围36.0℃~37.4℃之间;直肠温度范围36.9℃~37.9℃之间。以上也对应了三种不同的测量方法,对于口腔测量,一般不推荐给两岁以下的小宝宝使用,不太安全。对于直肠测量,是把温度计从宝宝肛门里伸进去测量,虽然听说这个方法准确率较高,但我自己是不太敢做的,所以一般来说,都是采用腋下测量。这个相信大家都会,要注意的就是需要把宝宝的手夹紧,以防掉下来。还有一个,要夹上五分钟才可以取出。
2、应急措施:
当宝宝发烧在38。5度以下或是还没有去医院之前,可以先自己采取一些应急措施:
第一,少穿衣服,给孩子散热。
传统的观念就是孩子一发烧,就要用衣服和被子把小孩裹得严严实实的,把汗“逼”出来,其实这是不对的。小孩在发烧时,会出现发抖的症状,妈妈们会以为孩子发冷,其实这是因为他们体温上升导致的痉挛。
第二,帮孩子物理降温,有以下常用方法:
1、头部冷湿敷:用20℃-30℃冷水浸湿软毛巾后稍挤压使不滴水,折好置于前额,每3-5分钟更换一次。
2、头部冰枕:将小冰块及少量水装入冰袋至半满,压挤冰袋排出袋内空气,压紧袋口,无漏水后放置于枕部。
3、温水擦拭或温水浴:用温湿毛巾擦拭孩子的头、腋下、四肢或洗个温水澡,洗浴时间10-15分钟,多擦洗皮肤,促进散热。
4、酒精擦浴:适用于高热降温。准备20%-35%的酒精200-300毫升,擦浴四肢和背部。禁擦胸前区、腹部、后颈、足底,这些部位对冷较为敏感,可引起不良反应。新生儿、小婴儿因皮肤薄,毛细血管丰富,可经皮肤吸收而出现酒精中毒,不宜采用。
5、其它:现在还有一种物理降温的药物贴剂,可以有效地缓解孩子发烧。
第三,补充充足的水分,不要随便吃药。
高热时呼吸增快,出汗使机体丧失大量水分,所以妈妈们在孩子发烧时应给他充足的水分,增加尿量,可促进体内毒素排出。孩子发烧最好不要随便吃药,因为孩子的发烧原因不明,随便用药可能会影响医生诊断。
储备篇:
春秋两季,是宝宝发病的高危时节,所以不管家里的宝宝多大,有没有生过病,未雨绸缪总是比较会更安全一些。
温度计。一定要买。
听说还有一种红外线婴儿耳式体温计,只要一秒钟,就可以在宝宝发烧哭闹时,轻松地测出他准确的体温。(小米那天半夜三点发烧起来,我们却找不到一支温度计,急)
退热贴。(好像有很多种牌子,这个应该不贵)
强生泰诺林退烧药。一种红红的液体,可能还有点甜味,宝宝不是太难喝,还配有一个滴管,比较方便喂药。效果也还可以。
喂药器。当宝宝实在不喝的时候,这个就派上用场了,需要的妈妈可以上网看看,有很多种牌子,就不在这里一一介绍了。
总之,宝宝发烧会反复,有个过程,妈妈们也要有耐心,不能自己首先倒慌了神,希望每个小宝宝都健健康康,更祈祷小米儿烧退下去,早点好起来,这是妈妈今天最大的心愿。
ps:昨天晚上,小米打了第三天针回家后,突然发现胸前后背,长了好多的疹子,今天经yoyo妈妈的介绍,了解其实这种病就是幼儿急疹,关于这方面,日本《育儿百科》的作者松田道雄解析得非常细致精准。在网上找到一些,将文章内容作一些摘抄,供需要了解的妈妈参考一下: